李祯顿时泪目,他记起年初父皇与自己说的话。父皇说,期望今年石洲府的稻谷收成能再更上一层。
当时李祯想的是,如今这般的好收成已是前所未有,要想再超过,怕是很难吧。
可景康帝却不这样认为,都说一回生,二回熟,越是往后,种植的经验越精进,能超过先前不是没有可能。
九月二十九这日,石洲府的奏折终于送了过来。
接过吴公公手里的奏报,三皇子很快去了榻前,此时的景康帝已是弥留之际,在听到“石洲府”三个字时,他动了动眼皮,然后睁开了眼睛。
见状,三皇子也不耽搁,展开奏折后就高声念了起来,“微臣石洲知府林远秋启禀圣上,今岁谷稻已收割完成,田税也已征收入库。禀圣上,石州府两千三百七十顷水田,共收稻谷一百零六万六千五百担,比去岁多收一千三百二十担。禀圣上,微臣甚喜,常言,年丰时稔、盈车嘉穗,食粮之丰,即百姓之福,亦能乾坤稳固,大景江山定万代可昌啊······”
景康帝嘴角带着笑,眼睛缓缓闭上,宛如睡着了一般。
······
景康帝驾崩的丧钟终于敲响,连着四十五记的铛铛声,寓意着帝王的九五之尊。
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城中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就挂上了白布,百姓们都自觉的穿上素衣,家里的灯笼也都换成了白色。想到景康帝的勤政为民,众百姓都忍不住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登遐,确定典丧官,文武百官身着素服进宫吊唁,帝室哭踊如礼,典丧官则开始料理太宗皇帝的后事。
太宗正是景康帝的庙号,有发扬光大祖宗基业之意。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殡天已是无法挽回的事实,对于大景朝的朝臣来说,此刻并不是悲伤痛哭的时候,当务之急自是扶持新君继承大统,以安天下。
太宗皇帝的遗诏很快在内阁大臣的见证下,昭告了天下,和众朝臣猜想的一样,新君人选正是三皇子李祯。
朝臣们当即朝新君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于登基的日子,要等钦天监选了吉日。
李祯很快下了第一道圣旨,命钟荣接手京郊大营统帅一职,并负责先帝丧礼期间的京城治安。
对于这样的安排,众朝臣并不惊讶,他们还记得大皇子篡位那日,全赖钟校尉化险为夷呢,所以新帝对他委以重任实属正常。
只是不知钟校尉是何时为圣上所用的。
对于旁人的猜测,钟荣并没理会,他还跟先前一样的想法,他们钟家只效忠当今圣上。
······
林远秋是在景康帝驾崩后的第三日得知消息的,虽有思想准备,可当这事真正发生时,他还是觉得有些突然和难受。
府衙很快贴出了国丧告示。
在这期间,不管是官员还是平头百姓,一百天之内不许作乐,七七四十九天不准屠宰。在国丧期间,也不可穿颜色鲜艳的衣服。至于嫁娶之事,只能延期到百日之后进行。
如今已是十月,百日的时间正好包含了除夕和来年的整个正月。所以今年的过年,林家难得没有喜庆的气氛。
······
二月初八,李祯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景昌。
“昌”有兴旺、兴盛之意,寓意着大景朝日后的繁荣昌盛。
在众朝臣看来,新帝登基,自然少不得一番动作,比如清除其他几位皇子的势力,然后大肆嘉奖和恩封亲信,好巩固自己的政权。
可让人意外的是,景昌帝并未这样做,除了大赦天下和开恩科,景昌帝只恩封了一公一伯,其中“公”自然是皇后娘娘的娘家,按照惯例,皇后的父亲被封为承恩公。
而被封了靖远伯的这位,就实在太让人意外了,也是到了今日,朝臣们才知道,原来在永宁州时,钟统帅竟然救过当时还是三皇子的圣上。
不得不说,这钟家庶子还真真是好命啊。
······
这几日,林远秋一直都纳闷自己回京述职的文书怎么还没收到。
任石洲知府已满三年,按理述职公文在年前就该下达到他手上才是。
林远秋心想着是不是因着忙碌先帝的丧事,才致使述职的事往后延了。
哪知没过两日,京中突然来了圣旨。宣旨公公正是小桂子,当初三皇子来塞北时,林远秋就见过他。
不过这会儿林远秋的心思全在圣旨上,因为他升官了,圣上给他升了两级,直接任命了户部尚书一职,且到任时间就在两个月后。
所以,他马上就要回京城了。
想到回去时,他们又是全家齐出发的那种,林远秋也没耽搁,待送走宣旨公公,就很快回到了后衙,把此事告诉了爷奶和爹娘,还有钰柔。
对了,想起小桂子告知他的喜讯,林远秋忙对妻子说道,“钰柔,圣上给岳父封了靖远伯。”
靖远伯?
听到父亲竟然被恩封了爵位,钟钰柔一时没反应过来,等看到相公确定的眼神后,钟钰柔忍不住红了眼眶,她还记得父亲在泾州大营时的不易,如今父亲总算有了成就,这实在太好了。
而林三柱,原本因为自家狗子升了大官就已乐得飞起,这会儿再加上亲家的大喜事,所以笑着的嘴就没合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