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算计得分毫不错,本来惨淡淡的生意,到下午时候便就好了起来,而到了第二日,店里的利润几乎就翻了倍。吸引第一波人来,靠的是技巧,而要留住这些客人,凭借的就得是口碑。
肠粉确实新奇又好吃,阿梨不投机取巧,给的料足,买得多还会送些小零食,有时是碟盐渍花生,有时是酸萝卜条。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薛家肠粉店的名气就大了起来,没过半个月,连外县人都打听到,跑了几十里路过来,就为了吃一碗肠粉。
若赶上集市时候生意好,店里一天的纯利甚至能达到一两左右。
但钱赚得越多就越忙碌,天不亮就要起来,天全黑才能回家,一日里脚不沾地,连口水都要急急忙忙地喝,阿梨身子本来就稍差些,这样半个月下来,脸色又有些白。
薛延舍不得她这样累,去寻了个伙计,十三四岁的小少年,说话时候有点磕磕巴巴的,但是勤快肯干,脑子也挺灵。
总算来了个打不过他的,胡安和仗势欺人,一脸坏笑地叫人家小结巴,小结巴脾气好,也不恼,还恭恭敬敬唤他胡二掌柜的。这一声二掌柜的把胡安和乐得开了花,天天早上给他带两块花生糖,没事还教他念念三字经。
肠粉的酱汁仍是由阿梨调,而剩下的都交给小结巴去做。肠粉最重要的就是酱汁,汁儿做的不好,粉儿再嫩也失了味道,这样的话,也不怕伙计会偷师。
工钱一个月给五钱银子,在别的店里算是极多的了,薛延倒觉着这钱花得值,因着阿梨总算能轻松些,又能像往常一样,没事的时候看看书,绣绣花,抱着阿黄到门口去晒太阳。
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转眼就到了九月中旬,白露时节,少了几分夏日的焦躁,更添了些秋日的爽利静谧,是一年中最宜人的时候。用过晚饭后,若搬一张凉椅到院里,扇把蒲扇,吃些瓜果,实在是享受。
十五那天的月亮极好,大若银盘,润润的亮。
阿梨和冯氏煮了一锅五香毛豆,又温了酒,薛延邀请胡安和来家中吃饭。
胡安和过来蹭饭已是很久了,但从店中开始卖肠粉开始,便就一直都是在店里吃晚饭,算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来薛家。一路走回去的时候,胡安和还有点激动,一直搓着手心,眼里亮晶晶的。
薛延骂他没出息,说他那副样子,就像是一只饿了三天的哈巴狗看见了肉骨头,口水都要滴在地上。
胡安和抹抹嘴巴,挺不好意思地问,“真的有流出来吗”
薛延被气笑了。
薛家的院子不大,门口一丛冯氏养的月季花,墙角围着篱笆墙,里头是鸡舍,隔着堵门的石板,能听见鸡舍里若有若无的咕咕声。葡萄藤架子在另一角,一人半高,半个屋子那样大,叶子绿的油亮亮,看着便觉得清爽。
胡安和是本是贵家少爷,后来父亲被贬官,但因着家底仍在,他的衣食住行也没受太多委屈,这样的农家院子,他以往从没见过。现在走进来,他这瞧瞧那碰碰,看哪里都觉得新奇。
薛延也不管他,去仓房里提了张桌子出来,摆到院中央,毛豆煮了满满一大盆,还是温热的,放在一旁的井水里镇着。阿梨端了盘早冰过的葡萄来,笑盈盈递给胡安和吃。
葡萄是自家结的,不算多大,但圆润饱满,水灵灵,胡安和迫不及待尝了个,甜得眯起眼。
薛延去厨房拎了坛酒,给自己斟一碗,给胡安和斟一碗,低笑说,“看你面子有多大,一共就结了三串葡萄,给你拿上来了一多半。”
“那是那是。”胡安和应承着,他咽下口里东西,拍着胸脯道,“小梨花的好,我都记在心里的。”
薛延眼一眯,抬手就要揍他,胡安和弯着腰躲,滑稽姿态反倒把薛延逗笑。
他用脚勾了凳子坐下,拍了拍桌子道,“喝酒。”
漫天星辰,晶亮亮映在碗中,嗅一口,淳淳的香气,胡安和捧着碗,小心翼翼嘬了口,赞叹道,“好喝。”
薛延说,“自家酿的,年份不长,但是味道不错。今年的桂花酿才埋到树下,等明年再邀你来尝。”
胡安和眼睛一亮,试探着说,“说好了你可别骗我。”
薛延靠在椅背上,眯着眼哼哼,“我骗你个大头鬼。”
厨房里灯火明亮,油入锅中出刺啦一声,袅袅白气腾起来,带着葱花和姜蒜的香。阿梨主厨,冯氏切菜,两人动作利索,饭菜很快就上齐。
都是家常菜,简简单单,却极有烟火气。
一大瓷碗的小鸡炖蘑菇,一盘小葱拌豆腐,素烧茄子,还有道骨酥鱼。
胡安和看着一桌的丰盛菜式,又想起了一个多月前的白菜汤,小声嘀咕了句,“有钱真好。”
薛延听见,斜他一眼,“吃也堵不住你的嘴。”
骨酥鱼是用砂锅焖出来的,鱼形仍旧完整,但内里的骨头已经酥香软烂,连刺都不用剔。薛延用勺子舀了粘稠的酱汁,给冯氏和阿梨浇在白饭上面,酱汁缓缓渗到米粒之间,油润醇香,连饭都带着鲜味。
胡安和看着眼馋,也学着浇了层,埋头吃得额上浸满汗。
过了小半个时辰,盘里的菜饭都见了底,薛延把筷子撂在一边,慢悠悠地抿着酒。胡安和意犹未尽,叼着根鸡骨头来回啃,渣子都嚼出来了也舍不得放下。阿梨瞧见,有些不忍,轻声道,“若是不够的话,厨房里还有些包好的小圆子,随时都可以煮。”
胡安和像条饿狗似的猛点头,“行啊”
薛延“嘶”了声,抬腿踹了他一脚,“行什么行,你再吃积了食。”
胡安和说,“行走江湖这么多年,我还怕吃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