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密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也许是他的经历,让他比其他孩子更成熟吧。
他永远不会忘记与金兵的一战。
他是皇子,一直在西北军营跟随祖父,祖父对他保护得很好,除了操练以外,任何危险的事,都不让他参与,哪怕是去打土匪,祖父都不让他去。
廖大人征战金国,特意点名要三皇子随军,鼓舞将士士气。赵密本不想去,可是祖父要他去,说:“廖大人不是要你去打仗,是要给你送功名。”
开始赵密不懂,去了金国才知道,仗是廖大人打的,名是他三皇子得了。
每次送往京城的军报,都有赵密的功绩,可他赵密,却一直在后方,保护得很好。
在辽国,赵密见证了国弱的悲哀,看见满大街的流民,男男女女,衣不遮体,他们麻木的捡地上的一点点食物吃,就算宋兵分派食物,他们依然无悲无喜。
流民还活着,可他们的亲人死了,对于他们来说,活着才是巨大的悲痛。
廖大人不会让赵密冲在前线,但是可以让他看到人间疾苦。
一次次的心灵震撼,让赵密痛不欲生,此时的他,不再是锦衣玉食的皇子,而是与流民同为一体的普通人,赵密伤心难过,也暗暗誓,无论何时,都要保住大宋的平安。
廖大人逼宫,赵密也有犹豫,坐在高位的,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啊。
可是母妃来信说,父皇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哪有杀功臣儿子的道理?
并嘱咐他,要听廖天明的指挥,或许逼宫是最好的选择。
回京之前,赵密一夜未睡,他亲眼目睹廖大人是如何抗敌的,不顾儿子马上被杀,也要把金兵赶出辽国。
他们恶战了三天三夜,本就不善战的廖大人,亲自上阵。
将士士气大震,把完颜打得落花流水。
赵密还是选择了内心,如果他不是皇子,是极度赞成廖大人逼宫的。不能让功臣伤心,不然的话,谁还愿意为大宋出力?
跟随廖大人回京,参与了逼宫,赵密才知道,外祖父是最先一批到达京城的,他早就与蔡攸大人密谋了逼宫。
赵密为父皇感到悲哀,三大军队,除了邢定年没有参与,其余的军队都要把父皇赶下去。
赵密去福宁殿看了病重的父皇,他才38岁啊,可是憔悴的如一个老人。
那夜,福宁殿内只有父皇和赵密,父皇怜爱的看着赵密,说:“父皇真是高兴,我的密儿长大了。你便是父皇的依靠。”
赵密不解,他不过是个将领,对于朝堂一窍不通,怎么就能成为父皇的依靠?
父皇强撑着身体说:“密儿,你愿意朝堂落在他人之手吗?”
赵密摇摇头。
父皇眼中有了希望:“你给邢定年飞鸽传书,让他带领边关三十万将士回京,与你的二十万大军汇合,斩杀叛贼,救父皇。”
赵密惊呆了,原来父皇是这个意思。
赵密手里有二十万大军,就算不要邢定年的三十万大军,他也可以控制廖天明。
可是那些将士,会听他的吗?他们只会听廖天明的啊,而且,还有外祖的五万大军,一旦他倒向父皇,廖大人和外祖都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