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阳之所以那么急切要救下黄权,并打通回蜀地的通道。
还有一个不能与外人说的重要原因:九月,曹丕伐吴。
史书上说因为孙权不愿派质子,曹丕一怒之下,才三路南征。
可如今姜阳穿越过来,接触了诸多辛密,心里十分清楚:借口,都是借口,归根到底,还是利益。
姜阳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夷陵之战的进程,汉吴双方皆是损兵折将,可谓两败俱伤。
阴差阳错之下,正好让曹魏坐山观虎斗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所以,姜阳十分确定:无论孙权送不送儿子到洛阳,曹丕一定会进场,甚至会提前南下。
在这场大变局之中,要如何才能为蜀汉谋取更大利益,也为自己谋取更大的资本,姜阳还需再细细思量。
若应对不当,曹丕恐成最大赢家。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后续发展怎么变,都得先把后路留好。
想到这里,姜阳又到一水坑前看了一眼:“很好,影子还在,也没有暴毙。看来,这是一个历史进程完全一样的平行时空,随便折腾,不用担心改变历史把自己弄没了。”
中午休整之时,王老三等曲将、屯将齐聚姜阳大帐,刘义、何勇两人也在,他们早就积功从队率升为屯将。
如今,姜阳准备从他们中间提拔一人做军司马,正在考察。
“看懂昨晚一战的关键了吗?”
“稳扎稳打,不冒进!”
“发挥兵戈之利,保全将士性命!”
“......”
众人七嘴八舌,说着自己的理解。
“嗯,已经十分不错。
不过,你们说的,都只是表现出来的战术,更关键的是,为何要这么打!
这才是你们应该要理解的地方。”
姜阳诱导了半天,几人一个都不敢开口,他只好继续。
“每一战,首先一定要明确作战目标。”
“如那日夷水之战,我部的目标是守住通道,让傅肜大都南下。
虽面对几乎无法匹敌的战船,虽伤亡惨重,我等也不得不挺身向前。”
众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在明确目标后,就要尽可能利用一切资源,地形、兵器、士卒、黑夜、月色、河水、石头,等等等。
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创造对我军有利的条件,尽可能创造对敌军不利的条件。
懂了吗?”
“懂了!”
众将齐声回答,很有气势。
();() “真的懂了吗?”
“其实,也不是很懂......”
“末将尽可能弄懂......”
“末将回去细细参悟......”
姜阳看着众将,一时气笑:罢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回去各自准备一份心得。”
听到这话,刘义郑重点点头,其他几个屯将则面露苦色。
姜阳的目标,是要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核心班底,这些实战学习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不仅这些屯将,连下面的普通士卒,一样要在队率面前说自己的看法。
姜阳还让士卒们开始识字。
本来,姜阳以为他们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对识字兴趣不大。
不过等真正开了扫盲班,将士们的热情大大超出姜阳的预料,就连中午休息之时,也有大量士卒拿着枯枝在地上练习。
难怪在春秋时期孔圣人就能办起私人学堂,难怪战国时期的孟母为了孩子教育都要三迁。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一思想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七月初二,距姜阳穿越已半月。
他带着向宠等将,合计七千兵马,来到夷陵城外围,并与被拦住归途的黄权取得联系,不再担心他降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