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盎动作极快,当天便在耿国公府里开辟出一块大大的场地,足以让百人同时作业了。
耿国公府占地面积极广,要弄出一个作坊还是轻而易举的。
同时,人手也调剂了好了,冯盎问过冯智佑,一些伤残的军士是否可以?得到肯定答案时,更是大喜。
现在岭南内忧外患,伤残军士不少,缺胳膊少腿的,生计便成了问题,冯盎不能不管,但人数多了,也是一大负担。
现在不但有了新的生财产业,更是可以消化一些伤残军士,一增一减,可以预见冯家的好日子来了。
冯盎大手一挥,便派来上百名伤残军士,和冯智佑说了,人手要多少有多少。
同时,大批的甘蔗也源源不断地运进耿国公府。
冯智佑也开始忙了起来,带着小云安置这些人手,准备白糖生产工具,同时向这些伤残军士讲解生产过程。
这些伤残军士中,多数是僚人,只有二三十人才是汉人,一名叫王燕的军士原来便是冯盎的近身侍卫,一次战斗后,失去了一条胳膊,但身体却是极为强健。
冯智佑任命王燕为众人首领,让王燕再找几人设为带队的,轰轰烈烈的制糖生产便开始了。
白糖制作其实颇为简单,只是此时无人知道罢了。
冯智佑让王燕把众人分成几组,分别负责甘蔗清洗,切碎,榨汁,澄清,浓缩,结晶等工序,进行流水线生产。
最后再进行脱水,包装。
人多力量大,再加上原料充足,只是十日,便生产出了五千斤,其中白糖三千斤,红糖二千斤。
只是没有太好的包装材料,冯盎高价从市场上买了数百个陶罐,这才算是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
时间进入十月底,岭南和东南沿海的台风总算消停下来了。
耿国公府开了一会议,这次冯家长子冯智戴也参加了进来。
四人坐在冯盎的书房中,冯智佑作为冯家长子,此时已二十岁,此前一直在外协调各土司的矛盾,有时还需要领军与一些俚僚首领战斗,冯智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位大哥。
史载冯智戴智勇双全,军事能力更是突出,是冯盎最得力的助手。此时冯智佑见这位便宜大哥长得颇为英俊,性情也不错,话语不多,但总是说在关键处。
“辛苦五弟了,这些时间不断地制作白糖红糠,阿耶,白糖红糖都有了,我明日便装船前往杭州。”冯智彧说道。
“嗯,可以,另外这次召戴儿回来,便是想让戴儿也进京一趟。”冯盎慢慢说道。
“为何?大哥身份不同,进京可是代表你的意志。”冯智彧说道。
“唉,自武德四年,我岭南归附大唐,还没有重量级的人物进京,估计陛下的书桌上已是铺满了岭南的弹章。”冯盎说道。
冯智佑心中暗赞,看来阿耶还是有远见的,史上便是因为各地弹章不断,贞观一年,李二便欲十万兵马下岭南。
只是史上冯智戴是贞观一年十月进京的,今年可没有去啊。
“我岭南此前没有拿得出手的礼物,但现在有了白糖和红糖,除了作为贡品外,便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一些朝中重臣了,智戴,给朝中重臣送上二两白糖,三两红糖。”
“阿耶,这是不是少了点?”冯智戴说道。
“不,我岭南穷楚,送多了容易被人攻击,再说了,这些糖可是售卖换取一些钱财回来的。”冯盎说道。
“阿耶,我也想和大哥、二哥一起去长安。”冯智佑说道。
“佑儿,你去长安做啥?”冯盎一听便是不太乐意。
书房中的这三个儿子是他最得意的儿子,要是一起进京,海途可是变幻莫测,虽然现在没有台风了,但各种风险还是不少的,要是出什么意外,岭南冯家前景堪忧。
“这些时日,我在研究海船的制作,有了一些想法,想和一些高手匠人交流一下。”冯智佑说道。
“什么?你要做海船?”冯盎、冯智戴、冯智彧三人齐齐大吃一惊。
三人都知冯智佑自小聪慧,作为父亲的冯盎更是早早给他开了蒙,但岭南缺少名师,冯盎只能搜罗各种杂书给他,让他自已看。
冯智佑能创出白糖制作方法,他们三人已是大吃一惊,现在说是要制作海船?
海船是那么好制作的么?便是朝廷也没有太好的海船制作方法,大唐最好的船便是五牙大舰,在内河航运还可以,到了海上,只要一阵海上大风,全舰人员便喂了海鱼。
所以现在的海船都是在近海航行,沿着海岸线航行才安全,要是进了深海,风险便是无限加大。
现在冯智佑说要制作海船,这便让冯盎父子三人难以置信了。
“是的,有一些想法,想和一些高手匠人交流一下。”冯智佑再次重申。
冯盎沉默了下来,冯智戴、冯智彧也不说话。
半响,冯盎说道:“不行,智佑,你还是小了些,此行还是有风险的,还是等大了些再去。
戴儿、彧儿,你们此行若是顺利,邀请一些匠人来岭南,出高价,只要钱给足了,相信还是有高手匠人前来的,我岭南的海船若是能升级一下也是极好的。”
匠人此时在大唐的地位极低,要是军匠还好,有和平民一样的身份,但要是普通的匠人,便是奴籍,连平民也不如,子女连科考的资格也没有,所以冯盎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
给钱到位了,便是岭南,也不是没有高手匠人前来的。
武德九年十二月,长安。
岭南冯家进入长安,冯智彧负责白糖红糖售卖,冯智戴便是负责朝廷和一些重臣关系的维系。
大唐此前是武德时代,是朝廷与世家共治的时代,尤其五姓七望在朝中势力极大,不仅把握中枢,门生故吏更是遍布朝野。
李渊坐上皇位上,很多时候是与各大世家商量,但现在李二上位了,这位可是马上皇帝,大唐的江山有一半都是他打下来的,薛举、宋金刚、李密、窦建德。。。各大猛人一一败在他手下。
后世更是誉其为千古一帝,和秦始皇、汉武帝并列。
而李二上位后,很明显的便是开始打压世家,一些李渊时代的老臣已经开始淡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