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芙蓉满芳洲,白云飞来北渚游。
千秋万岁帝乡远,云来云去空悠悠。
秋风秋月沅江渡,波上寒烟引轻素。
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一叶扁舟,马独自一人,屹立船头,沉醉在沅江两岸风光中,不禁朗诵起遗山先生(元好问)这诗来。
“兄台好文采!”马闻声看去,此时从背后顺流而下的一艘小船,上一男一女。
说话者便是站立在船头一文人扮相、约4o岁男子。神识一扫,马便现两人都是武者,不过中年人只有二流境界,女子仅勉强三流。
女子大约二九年纪,身形苗条,亭亭玉立。
或许是害羞,见马看过来,垂下极长的睫毛,掩藏了一眸秋水。一头乌云般的秀散落,遮挡不住如雪的肌肤,气质正是典型的江南婉约秀丽。
只见她左手倒提一把长剑,右手随意拿着一长竹竿,时不时往河中的礁石点一下,控制着船行方向,好一幅水墨画的意境。
北宋有唐朝遗风,民风很是开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是出了李清照这样的女性文学家。
但靖康之耻后,南宋奉行新儒学,继而展成为影响中国千年的朱程理学体系,为皇权服务,民风由此渐渐转向保守。正是这个时代,成为了中国民俗文化历史的转折点。
鉴于此,马对少女一扫而过,目光没有停留。
“有感而而已。”遗山先生出生距离现在还有3o多年,自然这诗尚未面世。马也不好多解释,只得敷衍到。
中年人见马兴致淡然,便也没多停留,道:
“小友有缘再见。”便轻轻摇摆身体,显然是将内功力在双足,促使小舟加而去。武者的确比普通船夫,撑船更有手段。
因在人烟罕至的漂流,马自然素面朝天,没有化妆也没通过控制肌肉改变相貌,还是因修炼而保持16、7岁的样子。故有中年人如此说。
没有改变逍遥自在的畅游节奏,马潇洒地随波漂流,仔细体悟着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不停运转着《逍遥御风》,吸收着相对丰沛的水灵气。
半个时辰后,百丈外传来一阵阵打斗声,其中还不时有一女子娇呼声。打断了马的修炼,神识扫去,现刚过去那一艘小船,正被5、6艘小船围着,一帮水匪模样的人正在起攻击。
中年人和少女虽有武功,但对方极为熟悉水性,4o多人分工明确,有在水中试图毁船,有在驾船强攻,两人顾东顾不了西,有些狼狈。
马运气在足下,小舟加快了顺流滑行的度。片刻间便来到战场1o余丈处,从小舟上拿出一竹竿插到江底,稳住了小舟。
没着急参与,观起战来。
“你渔阳帮敢打我庆云山庄的主意,不怕惹来灭门之祸吗!”中年人一边应付着1o多人的围攻,一边还在怒喝着,也顾不得和马打招呼。
“帮主说了,只要把你们家的《越女剑》谱交出来,我们愿意付出酬金。否则今天你们叔侄二人,就留在沅江喂鱼吧。”
“好大口气,你们帮主来了,也不敢如此轻视庆云山庄。”
“那就手下见真章吧,兄弟们,战决,并肩子上啊。”
双方战斗顿时升级。
中年人空手对阵,一套不知名的掌法,呼呼抡起,自保有余攻击不足。长少女还是一手紧握竹竿控制小船稳定和方向,另一手剑已出鞘,一剑快似一剑,也击退了靠近小船的匪徒。
马看得出,少女的剑法出处很有渊源,可惜少女内力极浅,没有挥出剑法的真正威力。
“《越女剑》?”
这时马反应过来,这可是赫赫有名,传承千年的神功。若有完整剑谱,不一定弱于他已获得的《独孤九剑》。
相传《越女剑》是在春秋时期,牧羊女阿青从一头白猿处习得,原著中如此描述:
“这白猿也拿着一根竹棒,和阿青手中竹棒纵横挥舞的对打。这白猿出棒招数巧妙,劲道凌厉,竹棒刺出时带着呼呼风声,但每一棒刺来,总是给阿青拆解开去,随即以巧妙之极的招数还击过去……”
阿青练成的剑法,是“白猿”一时兴起传授给她的。
后范蠡见到阿青,视为天人,便邀阿青施展剑法训练越国剑士,接连三天击败8o名高手,第四天便翩然远去。
还有一传说,阿青凭一根竹棒击穿2ooo军士(一千铁甲军、一千名剑士),最终以内力刺伤西施,从而有了“西子捧心”之成语。
“八十名越国剑士没学到阿青的一招剑法,但他们已经亲眼见到了神剑的影子。每个人都知道了,世间确实有这样神奇的剑法。八十人将一丝一忽勉强捉摸到的剑法影子传授给了旁人,单是这一丝一忽的神剑影子,越国武士的剑法便已无敌于天下。”
越国剑士虽没领悟到一招一式,却从隐约看到的神剑影子,根据模糊的印象,整理、编排出可用于实战的剑法,将其命名为《越女剑》。
越国剑士整理出的《越女剑》,本就属于似是而非的“盗版”,招式本就残缺不全,更重要的是,没有与之配套的内功心法。
而此时少女使出的更是连“盗版”都算不上,应该是传承自唐朝时期,一位剑客全新改版的《越女剑》2。o。
至此,马猜到了少女身份,可能就是后来“江南七侠”之老七韩小莹。
这是金庸笔下一位十分可敬、可泣的人物。
她一生辛劳,因所在的七侠一诺之言,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到大漠,十多年如一日,培养郭靖。却一直没得着几天安乐,实在太像大多人的母亲,平凡而淡泊,使人感到又亲切又内疚。无论品性、还是行事几乎没有任何缺点。
原著中,韩小莹在桃花岛冯氏墓中无法打过欧阳锋和杨康联手时,在一团漆黑中经历了她人生中最悲惨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