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4】徐敬业打响反武第一枪
武则天当政,她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人手握大权,如日中天。大唐李氏宗亲深感自危又怨恨不忿,只是迫于武氏势力不敢妄为。
暗潮涌动下,一位因功受赐李姓的功臣之后抢先站出来,掀起了反武浪潮。他就是大唐军神李世积之子、曾任眉州刺史的李敬业(以下称徐敬业)。
李世积原本姓徐,唐高祖李渊赐他李姓,太宗时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堪称战功煊赫。死后,儿子徐敬业袭承了英国公爵位。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与弟弟徐敬猷受人牵连坐罪贬官,在扬州遇到了同样遭到降职处理的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杜求仁、御史魏思温等人。
这些高干子弟、失意官员和落魄文人聚到一处,先是疯狂泄对时局的不满,接着便开始琢磨着改变现状。可是眼下承平已久,起兵叛乱没有由头哪行?于是,他们想到了被贬为庐陵王的中宗李显,为起兵造反找到了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匡扶中宗李显!
魏思温在这些人里足智多谋,负责制定具体计划。
他先让监察御史薛仲璋申请出使江都(今扬州江都区),又派人找到薛仲璋,伪称:“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薛仲璋随即以此为由收押了陈敬之,代管扬州事务。
几天后,徐敬业乘驿车抵达江都求见,说自己是扬州司马所属官员,刚接到朝廷出兵讨伐高州酋长冯子献作乱的密旨,令火征募军队前往。
薛仲璋以钦差大臣身份下达命令,让士曹参军李宗臣大开府库,放出囚犯并给盔甲、武器,把陈敬之斩于监所。录事参军孙处行查觉有诈拒不从命,被斩示众。扬州都督府所属官员见识了孙处行的下场,不敢再行反抗,乖乖听命行事。
因徐敬业家世显赫,被推举为匡复府上将,兼任扬州大都督。
唐之奇、杜求仁担任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担任左、右司马;魏思温任军师;骆宾王为记室,掌管各类文书。不过十天左右,就集结起了十余万兵力。
有了领导班子,有了武装力量,诗人骆宾王大笔一挥,写下那篇着名的《讨武曌檄》,布告天下:
“临朝听政的伪后武氏,人非善良,出身寒微。当年曾为太宗嫔妃,以替太宗更衣之机私通先帝李治。她暗中隐瞒事实,夺占后宫恩宠,抢走皇后宝位,陷先帝于乱伦;她杀掉姐姐屠戮兄长,毒死皇后害死太子,恶劣行径为人神所共愤、天地所不容;她包藏祸心,觊觎皇位,幽禁先帝之子,重用自家宗族。先帝坟头之土未干,幼小国君身在何处!试看今日大唐,竟是谁家天下!”
这篇文采斐然的檄文传到武则天那里,当得知是骆宾王所为,她不怒反笑的对众宰相说:“这么好的人才,你们却让他流落江湖为逆臣所用,实在是天大过错!”
为尽快扑灭叛乱,朝廷委派宗室将领、左钤卫大将军李孝逸挂帅,在李知十、马敬臣辅佐下,兵三十万讨伐徐敬业。
魏思温劝徐敬业:“我们既以匡复唐室为名,就应亲率大军堂皇向前直指洛阳。让世人都知道我们志在勤王,天下一定云集响应。”
薛仲璋另有想法,认为:“金陵有王气,且有大江阻隔。不如先攻取常、润二州,以此作为争霸天下的根基,再向北夺控中原。如此进退都可无忧,方为上策!”
魏思温反驳他:“山东豪杰因武氏专权而愤怒惋惜,听到我们起兵,无不翘企盼。现在不顺应大势建功立业,反而龟缩起来筑造巢穴,让远近豪杰听到怎会不一哄而散。”
徐敬业采纳了薛仲璋意见,让唐之奇驻防江都,自己渡江攻打润州。
魏思温对着杜求仁感叹:“兵聚则强,兵分则弱。敬业不集中兵力渡过淮河,收服山东夺取洛阳,恐怕失败就在眼前!”
润州刺史李思文是徐敬业的叔父,知道了徐敬业计划,忙派人向朝廷告急并率军迎战,但很快兵败被俘。徐敬业劝他投降,遭李思文拒绝。曲阿令尹元贞前来增援,也被徐敬业所败,力战而死。
此时,唐军主力已在李孝逸统率下逼进扬州。
徐敬业忙从润州回军,屯驻高邮下阿溪(今江苏扬州高邮西南石梁河),派徐敬猷驻防淮阴,将领韦、尉迟昭扼守都梁山(江苏淮安盱眙县南)。
李孝逸进至临淮(江苏宿迁市泗洪县),因偏将雷仁智作战失利停军不前。侍御史魏元忠劝他:“天下承平已久,听闻有人叛乱,都在关注何时剪灭。如今大军滞留,远近都很失望。万一朝廷下令换帅接替将军,您该如何推脱逗留不前的罪责!”
李孝逸立即挥师向前,副帅马敬臣在都梁山击斩尉迟昭,韦仍盘踞都梁山与唐军对峙。
十一月初四,朝廷嫌李孝逸进展迟缓,任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徐敬业。
这道诏令意图明显,一方面黑齿常之是百战名将,由他出马剿灭徐敬业不在话下;另一方面也再给李孝逸压力,带着三十万正规军打了两个多月不见成效,朝廷颜面何存!
听到黑齿常之要来,李孝逸有些急了,召集将商议。众人大多认为韦据险固守,将士无从施展勇猛,骑兵无法挥优势,且穷寇死战,硬攻伤亡太大,不如分兵围住都梁山,然后直趋江都,攻灭他们老巢。
支度使薛克扬说:“叛军虽占据险要,但人数不多。我们如分兵包围,留多了分散前方兵力,留少了又会成为后患。应先集中力量打下都梁山,一旦攻陷,淮阴、高邮之敌自会瓦解冰消。”
魏元忠提议先打淮阴徐敬猷,众人都说:“那还不如先攻徐敬业,徐敬业败了,徐敬猷不战而擒。如果先打徐敬猷,徐敬业从下阿溪迎击,我们可就腹背受敌了。”
魏元忠说:“不会这样!敌军精锐集中在下阿溪,与之决战,有利于彼、不利于我。万一失利,战场颓势很难挽回。徐敬猷是个赌徒,对打仗一窍不通,且兵力较少人心不齐,大军一到即可拿下,徐敬业想救也来不及。而后乘胜席卷,就算他们有韩信、白起的勇悍,也无法阻我兵锋。如今放着易取之敌不打,偏要与强敌硬碰,不是好计策。”
众人见他分析的通透,便都不再言语,李孝逸当即定下决心。先打韦,韦趁夜遁走;再攻徐敬猷,徐敬猷弃城而逃。
十一月十三日,唐军进击下阿溪,徐敬业沿溪固守。
唐将苏孝祥、成三朗率五千人乘舟起攻击,被徐敬业打败,唐军死伤过半,苏孝祥战死,成三朗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