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项少龙建议,还是逐步推行,先在与吕不韦关系不大的岗位改革,不要动吕不韦的利益。
与吕不韦一番讨价还价,管中邪封为都尉,距离将军仅一步之遥,正式步入军官的行列,蒙骜帐前听命。李斯被任命为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审判,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而项少龙开始了亲自履行左相职权,每日上朝参政、议政,再不复往日悠闲。
公元前24o年,这一年堪称多事之秋,庄襄王去世没多久,大将军蒙骜病逝。
此时的秦军,项少龙地位然,逐步转向文职,麃公垂垂老矣,徐先、杜璧可称大佬,可王翦后来者居上,大有接过蒙骜的权杖的架势,成为军中擎天柱,威震诸国。像桓齮、杨端和则是军中新贵,紧跟着储君,未来也是秦军的顶梁柱。
老将们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杜璧在军中的话语权大增,而储君是吕不韦私生子的流言从未停止。
徐先对流言默不作声,杜璧愈猖狂起来,勾结巨贾蒲鹄,以及咸阳武士行馆的馆主邱日升,势力大涨。
其他人都没有表露出对流言的想法,可是储君却越来越不耐,他找来项少龙商量对策。
其实项少龙并不担心成蛟能成事,历史上他也没有成功,无论从哪方面,他都没有机会,远不如吕不韦的威胁大。可是储君对自己的身世问题异常敏感,大有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架势。
项少龙劝道:“储君,其实你大可不必在意成蛟。现在朝中真正有势力的,也就杜璧在帮他,蒲鹄虽然富有,可也就是个商人。再有两年储君就可以亲政了,他们根本就翻不起什么浪来,现在稳定最重要。”
政储君沉着脸,道:“东三郡紧靠赵国,民心不稳,他们以东三郡为基地,扩充势力,勾结赵将庞煖,早晚是大祸患。”
项少龙差异地看了储君一眼,没想到储君对他们这么了解,看来储君早就有除他们之心,已在他们身边布置眼线。
说到勾心斗角、政治斗争,项少龙真的不在行,远不如吕不韦、杜璧等人,更不用说未来的始皇帝了。
项少龙问道:“储君想怎么办?”
政储君道:“趁早逼他们造反,直接剿灭。”
项少龙看着储君满脸的狠戾之色,知道政储君决心已定,想要一劳永逸,就算有所损失也在所不惜。
项少龙只能选择支持,道:“那就逼他们统兵攻赵,咱们率军尾随,一有异动,咱们就立刻剿杀。”
政储君一挥手,道:“有没有异动都要灭了他们,回来就报他们造反。”
项少龙一惊,暗叹:“自己差得远了,成蛟反不反都是必死之局。”
这道政令下达的异常顺利,朱姬对流言也是如芒在背,对储君的这条计策很是赞同。
蒲鹄在屯留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成蛟只有十七岁,杜璧带着他一到屯留立刻起兵造反。
可惜项少龙统兵十万,随后就到,根本就没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以摧枯拉朽之势,荡平了这次叛乱。
成蛟见势不妙,根本就不迟疑,立刻逃到赵国。杜璧和蒲鹄兵败被杀,成蛟的部下皆连坐被杀,屯留的百姓被流放至临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死,戮其尸。“壁”指的是讨伐成蛟的将军,“蒲鶮”是屯留的士兵。杜璧和蒲鹄是原著中的人物。)
成蛟降赵后,被赵王封于饶。政储君大怒,想要出兵讨伐赵国。
项少龙劝住了他,道:“李牧还在,此时伐赵,损失太大,留成蛟在赵国,我们随时都有出兵的理由。李牧在赵国早晚会被害死,到时候咱们就用成蛟做借口,一举灭了赵国。”
政储君最后听从了项少龙的劝告。成蛟一去,再无可与政储君争夺王位的人,也让储君长出了一口气。
吕不韦凭借和朱姬的香火之情,不断的向太后索要权利。朱姬虽然得庄襄王警告,不能完全信任吕不韦,可还是不可避免的给予了吕不韦很多支持。
朱姬生性放荡,难忍宫中寂寞,想要和吕不韦旧情复燃。可是吕不韦一来年龄大了,恐怕满足不了太后的欲望,二来惧怕储君现,不敢秽乱后宫。
不由得感叹:“要是嫪毐没被项少龙阉了该多好,此时正是用武之地。”
好在天下的男人多的是,没了嫪毐,再寻一个男人就是了。
吕不韦最后还是送给太后一个假太监,好自己脱身。
朱姬也顾忌储君已经长大,怕被储君现,就带着自己的面去了雍都,远离咸阳,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后养小白脸儿的事还是传出来了。不过储君这次没有和任何人提及或抱怨此事,包括项少龙,就像不知道一样。
而朱姬害怕储君找她麻烦,对储君提出的政令也都很顺利地同意。
吕不韦借印刷术将他的《吕氏春秋》传遍天下,使他名噪一时,大有秦国第一人的架势,却不知这样更让储君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