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三媳妇一道过来的,是村子里的一个男童,眼珠子是滴溜溜地转,带着些笑,很是伶俐的模样。
就是他看到这片田有人的,他们的衣物比村子里的人好,像是过年才会穿的好衣服。
那一定就是住在山腰那个姑娘了。
“听说嫂嫂家里也养了猪,孩子又病了,我们自己挖几个就是了。这红薯藤,要割回去喂猪吗?”
萧鸣笙指尖沾了红薯梗的汁液,说话时一抬手,老三媳妇看了更是红了脸。
“家里的大猪可以出栏了,就在这几日……几只小的,吃得也不多……”她吶吶解释着,又看着那篮子,小声问道,“你们,也是要喂什么吗?”
“没呢,想着是秋日了,做一道腌菜。”
“还要吗?这多着呢……”
话罢,她就要帮着扯一扯,也不知是来得急了,还是这田埂不平,将将要跌下去。
萧鸣笙眼疾手快扶了一把,近看更察觉出这妇人眼下的青黑来。
老三媳妇有些局促,借着姑娘的力站稳了,又赶紧后退了几步,不安搓着手,连个谢字也说不出来。
“我少出门,没带水,不想今儿的天热,嫂嫂家就在附近么?能同嫂嫂讨口水喝么?”萧鸣笙又笑吟吟问。
家里乱糟糟的,老三媳妇怕脏了姑娘的眼,不方便应下,也不好拒绝,反而是那孩子欢快道:“好啊好啊,婶婶家就在前面了,要是从村口的路走,要走好久的路。从这儿走过去,不用一下就走到了。”
……
梅花坞的景色清幽,有忙里偷闲的,有一头汗的汉子打着赤膊,一来一回搬着重物。
坞,是指造船之处,也指山间洼地,或是村落。
梅花坞名字的由来,似是前者。这里的渡口,不大,往来船只不算繁忙,能找到活做的,多是有门路的,或是力气过人的。
今日也不知是刮哪阵风,跟随渡船而来,竟下来了一位绯衣官袍的大人。
梅花坞是归京城管辖,但天子脚下——只是这天子的脚,甚是宽大。
梅花坞的人也是十天半月才进城一回,说到底也是个升斗小民,看了大官,个个噤若寒蝉。
伺候的人,更是战战兢兢。
还是绯衣官袍身边随侍的灵透,赶忙是让人去安排马车,送大人回城休息。
崔明端因着公务,着急赶回来,确实也该即刻进城去,但看了一眼渡口来来往往的人,也不知怎么了,忽然问起:“那些是什么?”
随侍瞥了一眼,腥气甚重,难怪大人还要特意问,“似乎是螃蟹蛤蜊。”
大人爱洁,要不是半道船坏了,也不至于是挤这渔船回来。幸好是要上船倒头睡到京师,否则该是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