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易经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有很多,但更像是在说,“向阳而生”,然后,尽可能地避免事物向着更坏的方向去展;
即,既然、如果你或者我,带来不了给我们希望,那就也不要让我们太过于去感受绝望吧;
就好像,既然,你不能够使我变得温暖,就也麻烦不要再来泼冷水,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不爱,但别伤害;
那么,易经、太极八卦就也是处在各种各样好像迷宫、横线一样、困苦的阻碍性中;但是,易经依然表现出来了;不仅表现出来了,而且还更是包罗万象;
那么,我们一定是要从最为淳朴的自然本身了解做起;循序渐进,而不是直接被“我的·有知和已知·己知”所完全推行;
那么,没有“元”,就是说,没有自然的本身真相;那么,如果我们选择了远行,并且不带着自然本身的真相一起走,那么,我们是会迷失的;
因为,我们总有一天会重新陷入“迷茫”的;即,真相,才是这个世界的开始,如果我们连这个世界的本身是什么都不了解,那么,我们就是会重新陷入迷茫;
那么,是这样的,之前我们也提到了,说,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即,并不是整全的大自然状态;并且,我们是变化的,而变化的就是说,是不平衡状态;
以此,就是说,我们既然是这样的一种“不完整的·破缺·且不平衡的变化态”,我们,如何才能够以一种“我们自身·以偏概全”的方式,去认识自然本身;
因为,我们现在所描述的,都可以说是,“一家之言”;
那么,既然是,不能够代表所以事物状态的,一家之言,那么,如何才能够起到“以偏概全·瑕不掩瑜·以一勘十”的状态;
就是说,我们如何以我们的不足,来能够认识到较为完整地世界观?即,我们的这种并不算是完全的完美状态,如何才能够更为本真的表现出,“自然·玉”本身的那种璞瑜;
即,我们是不完整的,而我们又该如何去展现出“自然的本身的那种状态”;
即,虚己(虚空、空无)以及天人合一;其中所表达出的“如是的还原性”;就是,尽可能地去还原事物的本身;还原自然的本身变化;
虚己,就是说,变得空无,无有不阻的变通;然后,天人合一;因为,“空无”就是,不会对事物进行干扰,空无,就是,最能够衬托出事物的本来、本身情况;
也是,最为能够体现“不异”的;即,最为不异性的,如是还原;
证道自然,如是还原;
因为,虚己以后,不阻,往而不害;以及天人合一后,这样的事物,才可以表现出一种整全的、最具还原性的状况;
……
……
活着,就是在脱轮回;因为,活着,就是在摆脱那种,点与点之间的平衡的重合变化;
……
……
那么,既然,如果“点与点·重合了”,就会陷入“平衡性的如同不存在般的空无的隐没作用中”;
那么,就是说,事物和事物之间,能重合吗?
可以;
对吧,比如,比如某某某溶液与某某某溶液可以相容;比如,酒精溶于水;
对吧;可以相容;
但就是说,相容是什么?相容就是,出现二者的收敛性的聚集、凝聚作用,那么,在自然的物理平衡性作用中,我们了解到,一阴一阳谓之道;
那么,当出现了“点与点的·重合性”就会具有和伴随着“分别相作用”;
因为,在虚空的无极中,是不具有事物性的,这个是“极反的变化情况”,是万物皆同于一的根源;
但是,在无极中,在空无中,却是不存在事物的;
事物,只有生不同于虚空的质变作用,才会出现物质性;
那么,就是说,如果出现了“相容·酒精与水相容”的作用,就会伴随有“体积的变化”;
即,二者或者三者、多者,在聚合的作用中,就会同时伴随着散性作用;
比如,火焰把木头都聚集为了灰烬,然后爆了热能;
然而,这些其中,我们所描述的事物“对象·火焰·木头·灰烬·热能”是什么?
即,相较于“虚空·空无的什么都没有而言”,不会凭空出现,如果出现了“区别于虚空本身的事物”就说明,其中生了“变化·生了质变”;
生了“不同于虚空的变化”,所以,以“质变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在“能无离乎”的变化中,还能变化出现这么多的事物;
那么,就是说,当我们“生成的作用方式·大于·消除的作用方式时”,此时,就算是有所消耗,也依然是能够保持在增长状态中的;
那么,当我们通过这样的“单一性的·生成变化的累积”就会逐渐地出现“与之相反的变化作用”,以此,逐渐地物极必反,出现,衰老般的如同要去消失般的情况;
那么,所有的物质性,都会变化于那种“无有的平衡中”,所以的物质和事物都是为“虚空的量变”;
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量变”;
以及,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大小”;
因为,如果没有“大小”,就不会有,世界是无间的虚空性的平衡;或者如果没有大小,就不会有大道泛兮的其可左右;那么,就不会有无边无际的大,和其小无内的小;
如果没有“大小”,就不会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但也,于道而言,再大都是小,再小也都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