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让小弟没有想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根本就融不进大哥你的核心,反而与他们的间隙越来越大,相信大哥你当时也很为难。现在想来我与当时的大哥换位思考,也会同大哥的选择一样,毕竟大哥的根是您的家族。
所以后来我就渐渐的成为了边缘人,但大哥您的心思我也清楚,虽然您觉得小弟我有些不容于您的核心,但还记挂着当初相识与微末的情意,就想让小弟在您的麾下好好生活就行。
不过这里我就想对大哥您说声对不起了,七年的军旅生涯,小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有一点小聪明,没有什么见识的小山了。所以小弟也想与大汉群雄比较一番,就算身死也无所畏惧!
但在大哥您的麾下,小弟实难看出未来之路,于是小弟就想趁着这一次小弟侥幸取得了一点功劳想着大哥您写了这么一封信。
希望大哥能举荐小弟一番,能够让小弟有一个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另外告诉大哥一个好消息,小弟这一次与鞑子联军一番大战,侥幸缴获了八千匹战马,虽说不是大哥最喜欢的白马,但小弟相信这些战马一定会对大哥的实力有很大的提升。
小弟告诉大哥这个消息,并不是以此来威胁大哥,或者与大哥做交易,相信相处这么多年大哥你也知道小弟并不是那种小人。在这里我张毅誓,无论大哥如何选择,小弟依然会把这些战马全部放在这里,等着大哥来接收。
而且小弟也相信,以大哥您做事光明磊落的心胸,也不会介意小弟这种逾矩的行为。
小弟子远敬上!"
说起来张毅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有很多复杂的思考在里面,但大体上就三方面原因。
第一,俗话说得好——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他与公孙瓒相处这么多年,毕竟还是有情意在其中的,说不一定以后公孙瓒还能帮上他,在基于自己了解公孙瓒对于"兄弟"其实还不错的份上,让公孙瓒主动放他走其实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好聚好散嘛。
第二,就是张毅再也不想轻易去巴结人了,很多评论都说,把主角写的太憋屈,或者都三十几万字了,主角还是个小曲长,进度实在太慢了。没有多少人看!——扑街!!!所以张毅是不可能狗腿子的去巴结刘政这个草包的,这不是智障行为吗?
第三,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了名声!张毅在这个时代最开始有名声其实就是因为帮助了处于最落魄时期的公孙瓒,所以他其实一开始就和公孙瓒绑在了一起,就如同一棵树的树根一样。
那他现在要脱离公孙瓒而去,其实最好的办法是让公孙瓒放他走,甚至举荐他,这样他们二人就都能在落得一份好名声。
而不是张毅自己小人行径一番,让自己与公孙瓒因此结仇,那样对于公孙瓒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对于张毅这种"小树苗"类型的人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张毅在思索了许久,选择了一个以退为进之计,把选择交给了公孙瓒,如果公孙瓒不放他走,张毅在自己想办法那他最起码心安理得,心里坦荡荡!
说实话当张毅在把这一封信送出去后,突然觉得心情放松了许多,连许久未动的修为都松动了许多,这让张毅很是高兴。
再加上现在前期守城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张毅什么都不用管,所以他就有了闲暇时间去找自己的结拜大哥聊聊天。
一见面,张毅就把自己送信给公孙瓒的事情说给了太史慈。当太史慈听了张毅的具体想法后,也很赞同张毅的做法。又听到张毅觉得自己修为松动后太史慈哈哈大笑起来说到:
"哈哈哈哈,贤弟可知武者意志为何古往今来很难悟到?"
张毅听到这话摇了摇头,这还真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就见太史慈又指了指张毅说到:
"就是因为人心太复杂,心中杂念实在太多,不能纯粹的感悟那种只属于武者,武道的东西。
其实以前我都知道贤弟你心中各种想法算计很多,但我并没有点破你,毕竟只有自己悟到的东西,才属于自己,别人说的一辈子也只属于别人。
在我看来,对于我们武者来说,其思维越简单反而越容易精进修为,甚至突破罡气。
就比如你以前总是感叹那些天生就拥有血气的武者天赋实在太好,在十五六七岁就能够修成罡气,进入一流,其实他们能有如此修为可能年龄小思维单纯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听到这话,张毅有些傻眼了。这可真是人生处处是惊喜啊!想的太多竟然对于修为有阻碍!这张毅找谁说理去?
"你不必惊讶,咱们身边就又很好的例子——就是公孙都尉,他天赋其实和我差不多,二十岁就修成了血气,但我敢断定他这一辈都很难修成罡气,就因为他把他的修为和他的事业挂在了一起。
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有好有坏,但在我看来坏处远远大于好处,毕竟我泱泱大汉传承近四百年,能有几个武将如同霍骠骑那般封狼居胥!所以公孙都尉很有可能一辈子都困在内劲境界。
反观我,由于老母亲的原因,使得我放下了所有,反而使得我在清净之中悟到了我自己的武道意志,短短几年就突破到了罡气境界。
所以今日听到贤弟你放弃了用计谋,反而坦坦荡荡,我就知道你已经触摸到了武者意志边缘,相信贤弟你在武道之路上很快就会有大进步。"
听到这里,张毅不禁又想起了孔夫子他老人家的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么多年来张毅被公孙瓒核心集团打压,使得他始终耿耿于怀,后来甚至整体琢磨怎么脱离公孙瓒而去,这就是张毅这六年来最大的杂念了。
所以当张毅想清楚,这件事情后,就等于张毅又一次传说中的顿悟了!这不就是祸兮福所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