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留下了书信,告别了父母,偷偷的登上了前往艾亚西斯的车队,他的冒险之路由此开始。
刚到艾亚西斯的其中一个商队下车,面对一切事物都如此的好奇,由于金钱不支,他需要工作来维持生存。
矮小稚嫩的他并不招受待见,但总有好心人,五年来干过搬货员、会计、厨师、服务员等,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人情。
本以为一切都向好的展时,他又不辞而别偷偷摸摸上了一艘前往埃克斯卡绮罗商船,再次冒险。
随着方向越来越北,天气越来越寒冷,衣装单薄的他跑到了船只的锅炉房,结果被人现。
船长也无可奈何只好让他干些体力活,奈何他会的实在是太多,混着混着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员。
已经成年的他与船员们开怀畅饮,丝毫没有年龄上的隔阂,而且人际关系处理的非常极致。
下了船,他并没有选择留下,而是留下了一封书信,自己又开始闯荡去了。
他永远不会满足,自己也不会拘束在这一小小的圈子里。
在艾克斯卡绮罗的3年里,除了在社会上打拼的一年,剩下的两年他进入了皇室的内部。
凭借着未卜先知级的服务方式受到了冰皇的爱戴,作为一名管家,一切举动都做到了完美,可他有一天,知道,时间到了。
趁着夜黑风高,他逃出了皇宫,登上了前往燕代的商船,本以为又是人生的大冒险,却在那一决定,停下了。
起先来到燕代通过极强的交涉能力与商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拿到生活资金时,便又匆匆离开。
他在羽生登上了前往燕京的火车,在路途过程中遭到了马匪的袭击,整辆火车瘫痪,提姆也因为强大的体能逃跑。
继续向北进,一路上皆是荒原,没有食物,没有水源,路上狼群虎视眈眈,秃鹫在天空之中徘徊,死亡的气息逼近。
在意识消失殆尽时,一位老妇人将他救起,喂了一些食物,饮了些许水才让意识清醒起来。
他并不敢吃太多,因为这所屋子已是家徒四壁,也许那一些些食物都是从哪借来的,捡来的。
她叫藏珠,方圆十里的唯一人家,他的食物都是亲自种下,然后挑到十里外的市场售卖,自己也就留存了一部分。
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他为藏珠勤勤恳恳的垦了一年的地,直到新作物丰收的那天。
不知为何,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开始犹豫,自己是否在外地呆的够长,回一趟家看看了。
直到,中土战争的爆!
艾亚西斯与燕代在立场与环境下爆了战争,而战争波及到了整个燕代。
其中一处艾亚西斯为了破坏当地的铁路,选择向中南地域划分战线,战争正好波及到了藏珠的家。
那一天清晨,提姆背上多余的粮食前往市集售卖粮食,这是为她的最后行动。
燕代的消息闭塞,但他也现了端倪,市集的人少了不少,剩下的人眼中透露着绝望感。
那时候提姆并没有想太多,心想只不过是休息天罢了,可是他错了。
夕阳下,拿着为数不多的金钱,回到了藏珠的家,可眼前的一切都让他心中充斥着绝望。
说到这时,提姆咬紧了牙关,眼神难堪到了极致,心中无穷无尽的怒火在此燃烧。
“战争!战争!战争!一切都是因为,战争!”
破旧的小房屋被摧毁,藏珠被刺穿了身体,身体没有了温度,皮肤失去了血色,瞳孔涣散,肉体僵硬,已经过世好长时间了。
尽管咬紧牙关,憎恨,痛苦,无力,心中却生了巨大变化。
毫无章法的活在世界,如同幽魂一般在一个又一个的人之间擦肩而过,找不到真正的意义。
学到的东西无法学以致用,刻板的活在名为工作的任务,有想过为谁而用吗?能改变一切吗?
我们如同蝼蚁一般弱小,在战争的铁蹄下化为尘灰,水元素的弱小不代表自己弱小,我要让世界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
将藏珠厚葬后,深深的磕了三个响头,在他心里早已是家人。
接下的两年他疯狂的修炼,此时的他已经24岁了,走的时候只有13岁,11年来无数的风雨都不如此行。
跌跌撞撞来到了燕京,挑战强者,修炼,修炼,交流,实力最强时达到了灵劫。
再一次起义时,他遇见了旅行的耶梦加得,两人互相争斗,当然,提姆惨败,接近瞬秒。
不过他一次又一次倒下,站立的精神深深的触动了耶梦加得,在一番暴打后总算能静下心。
在偏执和憎恨的情绪下提姆的情绪变得歇斯底里,通过交流,两人却是异常的投机。
提姆想要创造一个自己意向中的和平世界,而耶梦加得则是想要控制世界促使和平。
两者虽然有些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理,将自己的遭遇说了耶梦加得听,赢得了他的共鸣。
提姆也是向他展示了他的价值,耶梦加得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同意之后,离开了燕代,坐火车来到了羽生,登上了前往帕提维亚的船只。
说道这时,情绪明显放松下来,这也许使他人生最轻松的时刻吧。
在世界蛇的这段日子里,我放下了仇恨,也知道了力量不是唯一,在特殊作战1队执行三百件任务。
荣获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在三百零一次任务负伤后退居二线成为了成为了如今特殊作战6队文书。
修为也因为懈怠和负伤降到了地灵境,他选择了读书,在书中寻找自由,给漂泊的灵魂提供了居所。
他那伟大的愿望,也寄宿在耶梦加得的伟大愿望,只不过如今的他不愿创造和控制,而是民主,由个人决定,想必时过境迁,他也有一定的变化吧。
“盖亚,沐泽,我很高心你们能听我讲完故事,在我踏入这居陋室时,我便想起了我那破败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