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没单章了。今天有空。聊聊。一天回复评论我能回复四个小时。主要是看大家在什么地方问题反馈的比较多。
先就是错字多。这个作者自罚一杯。我干了你们随意。还有人说作者是不是语音输入,今天我就告诉你们,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作者本来就认为是这个字。比如贯。比如庶。后来有书友指出来,但是前面太多了,改不过来了呢。
说白了。就是作者文化文凭有点低啊。所以以后再遇到错字,各位标出来。我第一时间修改。
其实写到一百来章了。前面有些问题在这里说有点马后炮。很多书友可能都看不到这章就弃书了。不过还是有些朋友的,所以把问题都回答一下吧。
第一个:蝗灾有毒的问题
因为很多读者都在说蝗虫成灾后会有毒。不能吃。对此我不是很了解,不过随着人多,我很重视。于是我花钱查看了一篇论文。
蝗虫成灾后身体会分泌一种苯乙腈的氰化物,并且迅的转化为氢氰酸。氢氰酸是有毒的。但蝗虫含量很少。
我又找了一个生物大学讲师,他跟我说,蝗灾是有毒,但是蝗虫氢氰酸的含量不一定会造成人死亡,而经过油炸等高温烹煮后,是可以吃的。
氢氰酸在65度以上就自然分解了。只不过可能口感上不是很好。所以读者以后可以质疑靠吃能不能治理蝗灾。但不要考虑毒素问题。
话外音:我还被人家质疑了学历。人家说这是初中化学学的。但是为什么我一点印象没有。你们说他是不是在骗我。
第二遇刺问题
很多人都说一百多人就敢叛乱。太假了吧。可你们不知道,这一百多人还是作者我看他们可怜给加了6o个。要不然他们才4o多人就叛乱了。
公元639年四月李世民去九成宫度假。阿史那结社率想趁李治来拜见李世民的时候趁乱刺杀李世民。结果当天刮大风李世民没让李治来。
阿史那结社率匆忙叛变利用身份杀入四重宫门。都杀到李世民寝宫外了。遇到折冲都尉孙武开等众卫士的拼死抵抗。最后禁军来了,阿史那结社率跑了。在渭河边就让人抓住了。
这是资料记载的遇刺事件,而阿史那结社率就带4o多人就叛变了。而且还差不点成功了。这里除了主角和薛仁贵他们是假的外。都是有记载的。包括阿史那结社率举报他哥哥谋反也是有记载的。
还有古书的问题。
作者最开始说古书,但第二次以后李世民就不信了。只是没刨根问而已。
还有称呼问题,李世民一直称呼李慎为,李慎,纪王,老十。有人问为什么不称呼慎儿。显得亲切。我今年三十好几岁了。家父就从来没叫过我小名。都是大名。也就家母有时候会叫小名。一般女孩父亲才会叫小名。这个我觉得应该算是正常吧。而且有时候根本就不叫名字。
还有说留在长安就弃书的。很多人在评论区说,为什么不去封地展。长安是当时整个东南亚经济政治中心,财富的聚集地。你手里有很多赚钱的方法,你不在北京呆着。你回农村展?你做出来的东西你卖谁去。
而且去封地,主角就参与不到历史的轨迹中。既然是历史穿越文,多少要参与到历史的事件中,改变历史。才有可塑性。要不然不就成了架空了么。
还有如果主角真的在封地展的好,也会被李世民调回长安。哪个皇帝会允许一个有能力的皇子在外面默默展。好听的调回来为朝廷效力。不好听的就是在眼皮地看着。
作者认为在长安安全性比高。就唐朝的历史上被诬陷而死的在外皇子就有好几个。主角如果在外展肯定也是会跟世家产生矛盾。到时候诬陷你谋反,作为不被宠的皇子结局可想而知。到时候就真的得走皇朝争霸这一步了。
所以呆在李世民眼皮底下展最好。大家以为封地好还是长安好?
还有称呼问题,作者为了贴切历史,用了一些当时的称呼。可能有些人不是很喜欢觉得别扭。但这些人认为的称呼都是电视剧里的称呼。如果我用了。一样还会有扛。
其实纪王殿下这个词就是错的。唐朝只有太子才可以叫太子殿下。剩下的王都称“大(dai)王”但作者觉得大王大王的叫,总让我想起吃唐僧肉。所以才改为纪王殿下的。其中就有一位书友指出了这个问题。
还有李世民一直在称朕。但贞观时期皇上除了正式严肃的场合外,一般都称呼我或者吾,这是史料记载的。
而想王德这样的近臣,一般都称呼李慎为郎君或者十郎。
这部小说可以说基本写实。里面的称呼,服侍,场景。包括宫殿名称都是尽量与实际贴切。比如立政殿,历史上长孙皇后就是死在立政殿。大吉殿就在立政殿隔壁。包括宫外的住所都是实际地名。还有各州县的地方都是真的。在当时存在的。
而且每次见李世民的时候都会变换场景,也是作者根据见面的时间来定的。朝会在太极殿,白天办公在两仪殿。晚上在甘露殿。甘露殿在最后面。连接后宫,是李世民办公跟休息的地方。我甚至买了一份太极宫的地图。和长安城的地图。
而作品所生的事情,都是历史上生的事情。只不过有主角参与了进去,结果改变了而已。不过主角没参与的事,都是历史事件。包括时间地点都是准确的。例如东突厥之战。吐蕃之战。吐谷浑之战。
作者很勤奋,作者很真诚。作者错别字太多。作者文笔太差。
不过作者很努力。作者在学习。
人无完人。还是那句话,百人百味。
希望大家能够多评评分。算是给作者一点鼓励。
感谢各位。祝各位日进斗金。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mibaoge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