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数字,朱由检并不激动,沉默了一下,总价值2亿两,看似很庞大,但后世分析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不到百年的时间里面,从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银就有3亿3千万两白银。
这只是流入的,还不算华夏传承了数千年一直存在生产出来的白银,至少也有数亿两以上,而且黄金和铜钱也没有计算在内。
历史上李自成拿下北京城,光是从城里面的大臣等家里面就搜刮了六千万两白银,而清军入关消灭了李自成之后,再北京城里面又搜刮了2亿两白银。
光现银!
而各个世家在当地留存的现银数量绝对不少。
比如说晋商、徽商等等,算上广州富庶之地,估计现在全大明光是白银存量就至少在1o亿以上。
而整个巴蜀地区的现银估计也就是1亿而已。
千万不要觉得巴蜀好像是偏远之地,远不如两广,江南等地富庶,这里就穷。实际上这里并不穷,毕竟自古以来,巴蜀之地也称得上富裕之地了。
看着站在那里沉思的先生,卢象升有些诧异,如此之多的资金,先生好像并不高兴?或者说并不兴奋?
不过很快,卢象升就觉得自己明白了先生的想法,恐怕先生是想起了在紫禁城里面的事情了吧,在紫禁城里面的时候,先生费尽心思筹措军费,一二百万两军费都很难。
现在随随便便一个巴蜀地区,就能有高达2亿两白银,这是何等……硕鼠?!
这只是巴蜀,如果算上大明八大商,两广之地,还有北京城呢?又能凑出多少?虽然这么说有些过分,毕竟这是天下世人的银子,但这里面的很多银子可都不是正当渠道而来的。
“时不待我啊。”朱由检表情有些凝重。
“陛下是因为大明的贪污腐败情况,以及大明局势吗?”卢象升忍不住询问了一句,他觉得陛下不应该为这些担心。
“当然不是,大明这一亩三分地,已经翻不出浪花来了。”朱由检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卢象升:“???”
大明?一亩三分地?陛下你在说什么?如果大明都是一亩三分地,那什么地方才叫国家?
他整个人都懵了,他以为陛下在为大明的局面伤感,但显然不是。
“那陛下所言?”
“西方蛮夷,在崛起了啊。但我们却还困在6地上,明年,最晚明年后半年,我们必须要拿下缅甸宣慰司,让它成为缅甸省。”朱由检的目光看向了远处,仿佛穿越了万里时光,落到了欧洲那个日后会红灯区合法化的国家。
荷兰。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上半叶的海上霸主就是荷兰。
而曾经,大明的郑和船队却威震世界,而郑和的船队资料,现在还在朱由检手里面呢,它并不是后世所说的平底船,同样是尖底海船。
虽然郑和的船队是沿着海岸线前进的,但海岸线附近的风浪也不是平底船可以抗衡的,那些船只放到现在可能有些过时,但实际上,那些船只建造的工艺却很高!所需要的技术也很高!
而现在大明的造船工匠,以及战船都是4oo料以及更小,4oo料的船只排水量也只是在3oo吨以内而已。
郑和船队的巨舰制造技术已经失传,或者说并不是失传,而是建造巨舰的那一批工人没有了,朱由检看过资料,还有就是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制造巨舰的木料要求极高,而这些巨木的木料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难以搜寻。
而即便找的到,也深在内6,建造船只的成本太高了!
不过有这些前置的技术图纸,对于后续大明恢复大型舰队的建造还是比较容易的。
只是目前来说,朱由检需要一个出海口。
在一二百年的时间里面,这些所谓的西方列强还不太敢打上门来,所以朱由检倒是有足够的时间,而缅甸必须要拿下。
因为这个地方拿下意味着整个大明都不会受限于马六甲海峡,这才是最关键的。
西方蛮夷?
卢象升万万没想到陛下的目光早已经越过了大明现在的局面,而是看的已经那么远了。
“先生,恕我直言。”卢象升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开口了。
“说吧。”朱由检点点头。
“目前我们的任务是先控制好大明的国土,然后消灭满清和蒙古威胁,包括河西走廊,青藏高原等地区也都要收回来。至于西方蛮夷,跟我有数万里之遥不说,他们跟我们更多的只是贸易而已。”卢象升开口道。
“那你不了解他们,汤若望来了吗?”朱由检回过头看着卢象升问道。
“根据目前的消息,他和他的团队大概还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够赶到了。锦衣卫正在全力护送。”卢象升立刻答道。
卢象升不知道宋应星,但是卢象升知道汤若望,汤若望,是德国科隆人,当然这个时代应该是勃兰登堡·普鲁士王国。
他是天主教徒,来了大明之后不仅仅辅助徐光启一共写完了《崇祯历书》,这本书在后世来说,它代表着中国天文学开始正式汇入世界天文学展潮流。
满清时期定名《时宪历》的书籍就是《崇祯历书》和《西洋新法历书》这两本书在汤若望改编进献的。
而汤若望主持建造的红衣大炮,并且写了《火攻挚要》一书,目前是大明关于西洋大炮最权威的着作,他还翻译了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涉及到这个时代矿业和相关冶炼知识。
他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七年,最后在清朝被鳌拜凌迟处死。
这个人可以说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死的可惜了一点,不过那都是后话。
历史上的汤若望是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才开始建造火炮的,但朱由检来了之后在他编写完历法之后就直接下达了圣旨。
所以汤若望目前建造火炮的经验还是有一些的,实际上朱由检要的不是他建造火炮的经验,早期他也没有经验,他不过就是一个传教士而已。
朱由检要的是他从西方带过来的一些在这个时代的铸炮的书籍和相关记录,以及他拉过来的一些西洋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