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带着大军一路狂奔,终于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大皇子。
而此时大皇子也不比他好到哪里去,虽然攻占了军事重镇太安城,此时的兵力也不过七万多余人。
加上董卓这五万多残兵败将,东拼西凑也只能拿出堪堪十三万大军。
后面有韩信十八万大军的追击,大皇子的后面是赵武十万大军的拦截。
而他两人就被卡在这中间,就他俩人的实力来言,最有可能的是有打败赵武,进而拓展生存空间。
但是猛攻赵武的话,一定会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对现在兵力不多的两人来说,真可谓是雪上加霜。
韩信研究着徐天华给他送来的九渊帝国形势图以及九渊帝国各种情况,照这样展,让九渊朝廷统一是最有利于大宁帝国利益的。
因为九渊高层被大宁腐蚀的很严重,掌控力度比较强。
所以,他们一直在加剧内斗分裂的局势。同时,还构陷忠臣名将,消磨九渊帝国战争潜力。
九渊帝国到现在,已经损失了数十万精锐将士,更别说死的那些百姓了。
九渊帝国现在的国力可谓是历史上的最低点,也可谓是最弱的时候。
以前不是没出过昏君,也不是没出现过奸臣,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局面。
农民揭竿起义,皇子分裂割据,朝廷奸臣作乱,后宫宦官称雄。
再来点天灾,九渊帝国几百年传承可能就断了。
韩信开始研究如何利益最大化,减少士兵伤亡,却能获取最大利益。
很快,一个计划便在韩信心中生成。
他下令士卒加大攻势,争取在三天内拿下玲珑府和海州府。
反正目前北江省的情况是:大皇子攻打赵武部,抽不开身,一旦回头必被袭扰。而董卓已经被他打残,所剩部队威胁不大。
所以,北江省的几个府目前只能是苦苦挣扎,并没有多余的兵力来防守。
之所以用那么长的时间拿下两个府的地方,主要还是步军行兵度太慢,骑兵又不擅长攻城,致使他们守军不多却要多花时间拿下。
三天弹指即过,赵武也现了大皇子部队的异常,连忙上报朝廷。
贾似道那边通过特殊渠道,获取了双方形势的情报分析。
他没想到九渊帝国的第一名将董卓竟然这么迅就溃败了,而且输的如此狼狈,着实是让人有些怀疑他以前的战绩是不是花钱买来的。
十五万大军打人家二十万大军,虽然说兵力上不占优势,但是也不至于只带着五万人灰溜溜的逃回来呀。
而且那可是足足十万大军呀,怎么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溃败了呢?就是十万头猪,大宁帝国杀的也没有这么快吧。
贾似道有时候都在怀疑董卓是不是我方在九渊帝国安插的高级谍报人员,不然怎么做事情这么符合大宁帝国的利益。
无论是之前九渊帝国让他进攻大宁帝国,还是现在十万大军,不到区区一天溃败,无不说明着他的心不向着九渊帝国。
董卓之前打鬼族可是一把好手呀,当年用着区区十万大军,便大破鬼族三十万人!
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意气风。
再看现在,简直一言难尽。
贾似道也收到了徐天华的最新指示,让他配合韩信行动,吃掉大皇子势力,同时打击八皇子势力,彻底坐稳九渊朝廷的正统地位。
结束第二轮攻城战后,韩信奉命在北江省四府之地休整,等待下一步指示。
大皇子和董卓见着韩信不再进攻,内心一方面窃喜,一方面又有些疑惑。难道大宁帝国内部再次出了什么问题吗?
不然大好的优势,韩信为什么会放弃呢?
如果没和韩信交过手,董卓可能会认为他看不明白形势。但只有和韩信真正的交上了手,他才明白这个男人有多么可怕。
如果现在还有人说韩信不懂军事的话,董卓一定第一个跳出来砍死。
董卓也想不明白,这个2o多岁的年轻人为何带兵如此有这么一套?
当然董卓自己也清楚,他是犯了骄兵必败这个低端错误,不然韩信没那么轻易赢他。
说白了韩信还是利用他轻敌的心理,打了一个反击罢了。
但是输了就是输了,在这方面,董卓比任何人都表现的大方。
所以当韩信停止进军,开始休养生息的时候,董卓便开始分析起原因。
他不相信韩信会无故放矢的停军休养,而放弃进军的重大好时机。
要知道十多万大军的供给,对现在财大气粗的大宁帝国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要是他一直无所作为的话,恐怕朝廷上的那些人也不会饶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