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穿越之大唐教书匠 > 第13章 又来两个妹妹(第1页)

第13章 又来两个妹妹(第1页)

在场的官员中还有一位也跟李侃是一样的想法,那就是户部尚书张方益。

他在兴元府的时候就提议李儇下诏各地纳粮上贡,现在一分钱还没收上来,今天大笔一挥就花出去十几万贯钱,他此时真想开口提醒皇帝,国库没几个钱了,可这会大家都在兴头上,他不敢出这个头,只能站在下面急的冒汗。

李儇不是个勤勉的皇帝,在椅子上坐了这么一会已经有些疲倦了,他看了看群臣有气无力的说道:“诸位爱卿可还有事禀奏,无事便可以退朝了。”

户部尚书张方益此时抓住机会苦着脸出列道:“陛下,臣有事禀报。”

李儇一看是户部尚书张方益,顿时脸色有些不好看,户部能有什么事情,无非钱粮二字,但是张方益还没开口,他也不好不让他说话,谁让自己多问一句呢,直接宣布退朝多好。

“张尚书有何事禀奏?”李儇一脸不悦道。

张方益也看出李儇脸色不好,但是钱粮的事情不是小事,自己不提到时候出了问题罢官是小,还可能掉了脑袋,他硬着头皮道:“陛下,此次离京匆忙所带银两赏赐过后已无多少剩余,又因黄贼之乱对度支、盐铁打击非常大,运转已经不灵,目前南方的联系断绝,茶税,海盐之利也很难收缴,淮南高骈去年开始就不上供,浙西、浙东、宣歙、江西等地都未按时上缴赋税,如果再不赶紧想办法,臣恐怕。。。。”

后面的话张方益不敢说出口,大殿的气氛一时间也有些压抑。

李儇此时已经有些怒了,如今的大唐藩镇割据,中央能控制的地方也就江南和巴蜀之地,这个烂摊子他已经无能为力了,只想快活一天是一天,奈何总是有人添堵。

他冷眼扫视众人,有些不耐烦,“诸位对于钱粮之事可有化解之法?”

大殿里的这些臣子,提问题倒是一个比一个会说,轮到解决问题了,一个个又开始装聋作哑。

片刻的冷场之后,宰相崔彦昭出列奏道:“陛下,巴蜀乃天府之国,物产丰富,食盐和茶产量亦是颇高,臣建议暂时提高盐茶之税暂缓国库之急。”

对于动动嘴就能来钱的事情,李儇倒是很乐意的,他要的是结果,至于怎么收税,收多少税他懒得操心,也没必要讨论,直接拍板道:“钱粮之事由韦尚书和户部商议即可,至于江南税赋如何处理,诸位可有对策?”

唐后期国家的财政主要来源于南方,东南地区的财赋收入是支撑国家运转的经济之本,如今南方的赋税收不上来,仅靠巴蜀之地的财富很难维持朝廷的开支。

因为黄巢之乱,江淮漕运几乎瘫痪,江淮盐铁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使高骈,既不反叛也不听调更不上缴江淮税赋,已经相当于割据了。

目前朝廷面临的情况大臣们都知道,可是李儇一问起解决办法,所有人又开始装聋作哑了。

李儇见众人沉默不语,脸色有些难看,既然没人说话他只好点名了,他看向王铎问道:“王侍郎可有解决之法?”

王铎一个激灵,战战兢兢的出列道:“微臣,微臣以为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消灭占据长安的反贼,至于江淮的高骈还是安抚为主,可以下诏催其尽快上缴税赋,同时罢免高骈盐铁转运使之职,另选贤能出任。”

李儇微微皱眉若有所思,片刻之后又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其他建议?”

众臣七嘴八舌,有赞成有反对的,对于如何处理高骈并没有统一意见,倒是对于剿灭黄巢反贼这件事达成一致。

李儇此时满脸倦意,一挥手道:“江淮之事日后再议,目前要任务是诏令各地兵围剿反贼,诸事以此为重,望各位爱卿齐心协力早日收复长安,退朝!”

第一次早朝结束以后,诸位大臣们开始为收复长安忙碌着,李杰也帮着李儇处理一些事务。

李儇平时基本不上朝,大小事务都交给田令孜处理,自己每天与嫔侍赌博饮酒以解烦闷。

李侃是个闲散王爷,每天除了陪遂宁公主逛逛街讲讲故事,还偶尔跑到神策军营地跟陈邺等将领切磋武艺。

陈邺对王公贵族没什么好感,只是出于礼节敷衍配合,谁知一来二去跟李侃慢慢打出点好感来了。

李儇从奴才的汇报中得知李侃每天去神策军营地,也没说什么,他知道自己这个兄长平时除了研读佛经就是练武,对于朝廷的事情不会过问,对于权利也没有什么欲望。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去,转眼到了二月初十,一个小宦官来到李侃的住处,说是皇帝设宴,请李侃酉初时分准时出席。

李侃一打听才知道,今天从长安来了不少人,有神策军将士,有皇室宗亲,还有朝廷大臣,看来都是从长安幸运逃脱的一批人了。

设宴的地方就在青羊观的偏殿,李侃走路一刻钟就到了,他没有进大殿,而是先去了李儇的行宫,从宦官的口中得知,这次过来的人有几位公主,虽说皇家亲情淡薄,自己与这几位妹妹平时也没多少来往,但是毕竟血浓于水,他这个做哥哥的还是要先去看望一下。

李侃不是第一次来李儇的行宫,所以轻车熟路,很快便来到了殿外,刚到门口便听见里面传来女子的嘤嘤哭泣声,领路的宦官也有些吃惊,轻咳一声喊道:“威王到。”

里面哭声停止,传来李儇的声音,“四哥请进。”

殿门打开,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殿内的温度比外面高了十几度,李侃走进大殿,立时感觉暖和了许多。

李儇身边除了孟淑妃和郭德妃,还有两名少女,淑妃身边的少女十八九岁,一袭绿罗裙,显得格外的丰盈窈窕,脸上带着泪痕,看来是刚哭过。

李侃穿越过来是第一次见她,在原来的记忆里这位少女应该是比他小几个月的安化公主,在原来的历史上被李儇选去南诏和亲了。

德妃身边的少女十六七岁,梳着双环望仙髻,略施薄粉,倒也明眸皓齿、妍姿俏丽,在李侃的记忆里她是李儇的胞妹,李杰的胞姐昌宁公主。

“见过皇兄!”

“见过皇兄。”李杰和两位公主起身行礼。

李侃急忙回道:“安化,昌宁一路辛苦了。”

安化公主一听李侃这话,泪花又涌了出来,看来是在逃难的路上吃了不少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