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豈不是膝下無子?
這樣世人如何看他?
6玄愔不以為意,摟著她道:「只是……緩兵之、計。」
將來的事誰又能說得清?誰說過繼了,孩子不能要回來?規矩是人定的,只要掌權者想,規矩不是不能改。這天下的規矩、禮法,不過都是為當權者的需要而定的,也會為當權者的需要讓步。
要是不行,直接讓兒子兼祧便是,總歸不會讓三哥在地下無人祭祀。
褚映玉聽得都傻了。
王爺你居然是這麼想的?原來過繼只是用來唬弄聖人的嗎?
虧得皇后當初還愧疚成那樣,你答應得如此爽快,原來心裡居然在琢磨這種東西。
褚映玉發現,重生後,這位王爺很多觀念都變了,不再拘泥於禮教,很多想法挺可以的。
雖然她也覺得,兒子過繼後還是自己的孩子,禮法上卻不是,但真沒想到他會這麼想。
大概是受他的影響,褚映玉突然發現,這過繼怎麼聽起來如此兒戲,似乎一點都不鄭重。
大概是被6玄愔這一操作弄得有些那啥,接下來的日子,褚映玉聽說宮裡正在緊鑼密鼓地操辦過繼宴時,壓根兒就沒什麼感覺。
兒子還是自己的兒子。
等以後聖人駕崩——屆時兒子還是她的兒子。
嗯,挺可以的。
**
皇后親自操辦過繼宴,宮裡上下都為這事張羅忙碌,極為熱鬧。
到了過繼宴這日,宗室大臣和皇子們都齊集一堂。
其實這次的過繼算是皇家的家事,按理說大臣們不必出席的,可只要想到這是過繼給先太子的孩子,屆時這孩子就是先太子唯一的兒子,會被冊立為皇太孫,自然又不一般,家事也變成國事,大臣們自然要親自來觀禮。
大臣們還好,就是那些皇子沒有多少個是臉色好的。
安王和寧王便不必說,定王和賢王事不關己,九皇子之後的那幾個皇子多少也有些心思,覺得父皇要立個小奶娃為皇孫,心裡也不怎麼服氣,甚至想著,他們吃虧在還沒成親,要是他們成親,生了兒子,或許聖人過繼的就是自己家的兒子。
只能說,只要是皇子,不管年紀大小,其實對那位子都是有想法的。
在場唯一高興的,也只有皇后和太后了。
兩人是真心高興先太子後繼有人,日後總算有子嗣祭祀他。
元康帝看著也很高興,這種時候,沒有誰會不識地打擾他的興致,大臣們都很給面子地表現出一副很高興的模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