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
朱棣说道。
“两位真是来对了地方!”
“江阴县绝对符合两位的要求!”
沈浪恢复笑容,态度也变得热情不少。
明初茶叶是大宗商品,掌握在权贵们手中。
能做茶叶生意的,沾亲带故中必定是朝廷有人。
江阴县若能引进茶叶大伽,定会流入源源不断的银子。
“比如说?”
朱棣笑问道。
“第一,江阴县政策支持,对在江阴县经商者一律开绿灯。”
“第二,江阴县税收支持,朝廷要求收六个点,我们江阴县只收五个点。”
“第三,也就是两位看到的,我们江阴县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宽敞的道路基建支持。”
沈浪缓缓道。
“开绿灯是何意思?”
朱棣好奇问道。
杨荣也好奇看着沈浪。
“就是办理手续等等不会有阻碍,三个工作日内落定。”
沈浪解释道。
朱棣懂了,就是行方便的意思。
但他不是很清楚三个工作日落定是何等效率。
“朝廷重农抑商,江阴县政策公开扶持商业,江阴县县令不怕朝廷追责?”
杨荣眉头微皱道。
朝廷重农抑商,各部门对商业经营都会故意刁难。
三个工作日落定。。。。。。其效率之快用恐怖来形容也不过分,根本没有一丝刁难。
“总体上重农抑商,局部内扶持。”
“如江南一带,也有多地政策扶持商业。”
沈浪笑了笑道。
“这里是南京!”
杨荣眉头皱得更深,板着脸道。
天子脚下,贱商就该有贱商的样子。
过分支持会引起更多人从商,误国误民。
“说得不错,总体上重农抑商,局部内扶持!”
“我看江阴县的展已经不亚于一般的省府,可见这位江阴县县令眼光不错,是个能臣。”
朱棣和杨荣的想法不同,他更在意的是实际的成果。
今日所见,江阴县在沈浪的治理下经济繁荣,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不错。
能臣。。。。杨荣惊讶地看了眼朱棣,心里酸溜溜的。
“单是经商而言,江阴县在大明就是天堂一样的存在。”
“但在其他方面,江阴县和江阴县县令都有很多不好之处。”
沈浪摇摇头说道。
相对于美言,他更想听到对江阴县和他的差评。
每次微服私访他听好话都听得耳朵生茧,更想听到不足之处,这才利于改进。
“哦,愿闻其详。”
朱棣来了兴趣,问道。
“我要是知道就好了。”
沈浪哈哈一笑道。
朱棣也跟着大笑,只以为是开玩笑。
没多时,沈浪在一处名为【江阴迎宾馆·客栈】门前停下。
当看到客栈规模的时候,朱棣和杨荣两人身体皆是微微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