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厨房里的智善听到有人掀帘,赶紧把头低下,阿婆看了一眼秦子常说:“面马上就好,你去坐吧。”
秦子常痴痴地看着智善,阿婆回头见秦子常呆若木鸡,笑着说:“她就是上次你问过的智善,这不又过来给我送菜,我顺便让她在这儿吃碗面再走。”
秦子常回过神来,他喃喃地说:“你是……这是真的吗?”
智善抬头看向秦子常,也是一愣,随即脸色变得惨白,她忽地站起来,把头扭向厨房外面,盯着溪水呆。
阿婆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她一会儿看着秦子常,一会儿又看着智善,忘了从锅里往外捞面。
秦子常轻声说:“二……二姨,不,苏……,不,智善,是你吗?”
阿婆被秦子常恍惚的样子搞得摸不着头脑,忽然低头看到还没捞面,才如梦初醒似地说:“哟,哟,哟,看把面都煮烂掉了。”
秦子常暗想:“如今二姨出家当了尼姑,我在这里冒然和她相认,反倒不好,不如吃了面,找僻静地方和她说话,确是更好。”
秦子常退到桌前,依旧坐下;阿婆端着两碗面走出来,一边走一边说:“面煮得太软,你俩只能对付着吃了。”
俞成龙微笑着说:“阿婆,不碍事。”
阿婆放下面碗,对秦子常悄声说:“你和智善认识?”
秦子常胡乱地点了一下头,低头吃起面来,阿婆又低声说:“智善哭了……”
俞成龙疑惑地看着秦子常和阿婆,阿婆随即大声说:“吃面,吃面吧。”
阿婆说罢,转身回厨房,俞成龙一边吃面一边问秦子常:“阿婆说你和谁认识?”
秦子常朝厨房指了指,低声说:“俞大哥,拢翠庵的智善在里面吃面,没想到她竟是我家二姨,刚才不便相认,等吃了面你一个人先回,我去找她。”
俞成龙越糊涂了,他说:“二姨……?你家的?”
秦子常点头说:“回去我再和你细说。”
俞成龙会意,不再追问,二人埋头吃面,听到阿婆在厨房里说:“智善,再给你加些面条吗?”
智善说:“阿婆,我吃饱了,谢谢您。”
阿婆说:“代我给你师父问好。”
智善答应一声,从厨房后门出去,走上石桥。
秦子常赶快起身,追了出去。
智善背着竹篓,过了石桥,沿着河街往南走,秦子常在离智善十几步远的后面,紧紧跟随。
智善走进一家杂货铺子,在里面停留了不到半个时辰,背着买好的香烛杂物,走了出来,她继续沿河街往南门走;出南门往左,拐进一条田间小路。
秦子常看四下无人,快步追上智善,喘着气低声说:“二姨,等等我。”
智善惊得一怔,她停住脚,缓慢扭过头,此时秦子常已跑到她身边。
智善眼含热泪,低声说:“子常,刚才不便相认,并无他意。”
秦子常急切地问:“二姨,你不是回娘家了吗,怎么却来了南方,而且,而且……”
秦子常没有继续说下去,苏腊月滚下泪来,她用手揩拭着脸上的泪水,抽噎着说:“子常,你父亲把我赶回家后,我自觉也无颜去见父母,况我父亲一辈子都在村里私塾,为人师表,一世清白,哪能容得下我。”
秦子常问道:“父亲知道你和墩子的事后,把我软禁起来,直到他把你和墩子都放走了,才让我出来。”
苏腊月继续说道:“我只在家里住了三天,父亲整日愁眉不展,哀声叹气;我知道是自己做了败坏家风之事,再住下去也没意思,不但伤了父亲的脸面,也让母亲在父亲面前难堪;我对墩子已没了念想,我俩这辈子的缘分也算尽了。”
秦子常说:“也不知墩子现在流落到哪里去了。”
苏腊月顿了一下,又说:“我拿着你和阿莲凑的五十块银元,离开了家,我原想着按阿莲给的地址,寻到她的家乡,落了脚再做打算;没曾想,渡江时起了风浪,包袱跌进江里;下了船,我身无分文,沿街乞讨,就来到了龙溪镇。”
秦子常说:“那你是怎么进了拢翠庵,又当了尼姑的呢?”
苏腊月说:“初来南方,无法忍受炎热,加上连日来饥饱劳碌,我昏倒在街上,我师父碰巧路过,把我救起,收留在庵里。”
“师父曾问我,是否愿意出家,若愿意,就长久留下来,若不愿意,待养好身体,再寻他处。”
“我细想了一番,此生也不过如此,能寻这么个清静之处,定是老天对我的眷顾,于是就决定留下来,削为尼了。”
秦子常听苏腊月如此说,不免感叹起来,因问道:“二姨,以后你就打算一直留在庵里了吗?”
苏腊月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说:“子常,别叫我二姨了,就叫我智善好了;我在庵里真的很好,师父待我也周全,在此度完余生,我也是无怨无悔了。”
秦子常“哦”了一声,说:“真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