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能全部移走,毕竟国内有些地方还需要他们镇守,就像秦藩,辽藩,谷藩一样。
也不能全部削掉兵权,让他们留在京城养老,不干活,白拿俸禄,这岂不是真成养猪了!
天子坐镇朝堂,统御天下,藩王镇守边关,大明之屏障,该干的活还是要干的。
“靖江王!”
“陛下!”
一位十四五岁的年轻郡王站了起来,他是第三任靖江王朱佐敬。
算上朱文正已经是第四代人了,上一任靖江王是朱赞仪,老爷子亲自从小教导到大的侄孙,也是一位贤王,可惜英年早逝了。
朱佐敬是朱赞仪的长子,在永兴十年承袭靖江王爵位。
这位少年靖江王爱好读书,喜欢书法,常常爬山观景,没什么大本事,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没听说做过什么不法事的行为。
“靖江王同样是我们朱家一脉相承的亲人,彼此之间不分远近!”
朱雄英手持酒杯,面色凝重地说道:“倘若日后朝廷有需要靖江一脉之处,还望靖江王全力配合朝廷之大业!”
“靖江一宗愿为朝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佐敬哪里敢多说一句话,这些大宗都认怂了,靖江区区旁系,只要敢多说一个字,朝廷立马拍死他。
靖江移出去也是早晚的事,只是暂时还不需要动他们。
而靖江王也表态了,全力配合朝廷,让去哪就去哪,让干啥就干啥!
所有藩王全部安排完了,朱雄英看向自己的儿子,郑重说道:“诸位叔叔,兄弟放心,朕不会让你们出去而留自己的儿子在国内,越王……包括朕所有儿子将来都要去外面,他们去的地方,不会比你们好多少!”
外面地方大了去了,目前只是把大明周围的地方拿了下来,这些地方虽说比不过国内,但起码还都汉化了一部分,至于再向更远的地方打,那不是蛮夷之地就是另一个一个文明了。
皇帝把自己除太子外的儿子都会弄出去,藩王就算心里不乐意,也说不出来什么话!
“移藩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为了国,为了咱们这个家,并非朕的私心,也是皇爷爷生前同意的,望诸位都能理解!”
朱雄英端起酒杯说道:“亲王之下,皆为世子郡王,各位回去后也要告诉子孙,要成为大明的忠臣,成为对朝廷有之人,而不是躺在朱家的功劳簿上享受,朕不想看到这样的朱家人!”
言外之意,所有的郡王也要做好移藩的准备,按照宗人府的记录,和朱雄英同辈的堂兄弟已经过百了,而且各亲王还在继续生,去掉各藩的世子,夭折的,怎么都会有一百名郡王,这些人都要移出去,而且还得是很远的地方,名副其实的海外之地。
今日家宴,朱雄英对这些王叔已经很客气了,一口一个叔叔的喊着,即便是那些比的小的叔叔一样很尊重。
所幸的是,这些王叔很识时务,主动配合朝廷的移藩,免去一场刀光剑影,也免去老爷子生前的担忧。
或许有人心口不一,或许心里有自己的小心思,不过都无所谓了,藩王在永兴一朝翻不起任何浪花。
所有藩王亦皆执起金杯,尽数起身,朱雄英凝视诸藩王,沉凝道:“诸位王叔,诸位兄弟,君臣同德,上下一心,金杯在手,与汝共饮,若有二心,白刃加身,定不相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