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道:“各位爱卿,有否要事要奏?”
众朝臣道:“臣无事要奏。”
女王道:“各位爱卿,你们无事要奏,朕倒有事要讲与众爱卿听。”
众朝臣道:“臣愿听陛下教诲。”
女王道:“众爱卿,昨日,京都府丁府丞面见朕,向朕讲了一事。她道:桃园县荷前村有一村人名叫荷英,这荷英有一女儿,儿时突得疾病,病后则双目失明。荷英为给女儿治疗眼病,四处求医,并虔诚信佛,行善积德。于佛仙殿开殿设供之日,带失明之女,跋涉二三百里,来到佛仙殿上香。回家路上遇见两个濒死之人,便租了马车将这二人拉回家中。为救活这二人,她卖掉了自家仅有的两亩田产。这荷英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那两人,直到第七七四十九日,那两人终于活过来了。其至善之行,令朕敬佩。朕已降旨,赐荷英白银一千两,以作嘉奖。朕也希望各位爱卿,能以其为榜样,自身做表率,号召天下百姓,以善为本,勿行恶事,传承我女儿国良好道德之风尚。”女王在为后面自己要推行的事做铺垫。
众朝臣听了,都齐呼:“陛下圣明。臣定不负陛下之期望,以身作则,广行善事,不为恶行。”
女王又道:“各位爱卿,可能你们没有想到,就在这荷英行善义之举时,她女儿的眼病突然好了,重见了光明。朕听后感触颇深,又联想起数月前佛仙殿开殿进香那日,菩萨仙尊驾临佛仙殿,为我女儿国之人赐福之事,这都是一个好兆头,是神灵对我女儿国的眷顾,是先王对我等的佑护。先王在天宫里看着我们君臣,期待着我等能稳固先王基业,把女儿国治理得更加强盛。”
众朝臣又齐声道:“我等臣子,定不负先王期望,为女儿国鞠躬尽瘁。”
女王继续道:“这件事,使朕激动得一夜难眠,反复思考:先王将其王位传位于朕,朕如何才能把先王江山打造得固若金汤?把先王伟业做得更加强盛?经百思而终有一得。朕以为,要巩固先王江山,必须民富国强;要壮大先王伟业,必须人口兴旺,兵多将广。”女王讲到这,问众朝臣道:“各位爱卿以为然否?”
众大臣齐声道:“陛下英明。”
女王又道:“朕观我女儿国,地域广阔,却人口稀少,以致许多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我女儿国人口繁衍不盛之故,又加之我女儿国皆为女子,体力有限,难以承担繁重体力劳动,因而开垦困难。就拿为先王建造佛仙殿来讲,还要从外国招募工匠。我女儿国军队皆为女子,一旦与外国有战事,我国军队难占优势,此亦为我女儿国之大忧。”
杜大将军听了,向女王施礼道:“陛下,我女儿国立国五百年之久,对外从未与邻国交恶,怎会有战事之忧?再说,我女儿国军士虽为女子,人人英勇,何惧国外男子之兵?”
女王道:“大将军所言确实不假。但这些都是往昔之事。将来如何却很难料定。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女儿国愿与邻国和平相处,而那邻国能否也与我女儿国愿望一样?却不得而知。但朕却能预料到一点,若是我女儿国富甲天下,他国定会垂涎,而生邪恶之心,因而战事难免。”
众大臣听了,觉得女王看得长远,讲得深刻,敬佩不已。
杨尚书道:“陛下英明,陛下高瞻远瞩。”
梅太师道:“陛下,臣斗胆,敢问陛下有何良策?”
女王道:“朕有一宏图大愿,能解女儿国将来之忧。因而,今日一早,朕亲去佛仙殿敬香,呈禀了先王,肯请了先王恩准。并得到了二位住持拥护。故而告知各位爱卿,朕将颁布法令,变革女儿国之现状,要将我女儿国治理成天下富强之国,巩固与开拓先王江山。”
众大臣听了倍感振奋,有人悄悄私语称赞。
女王继续道:“朕将颁布两道法令,第一道法令,允许外国男子来我女儿国定居,并允许其与我女儿国之人通婚,但每个外国男子只能娶一个女儿国女子,并且结婚后只能定居女儿国,不得移居外国。”
女王刚讲完,大殿里就像开了锅一般,众朝臣议论纷纷,但大多朝臣持反对意见。
梅太师听后情绪十分激动,道:“陛下,臣以为不可。女儿国之人不得与外国男子通婚,是我女儿国几百年来延续的制度,陛下怎可推翻历代先王制度,而另行其道?岂不有僭越之嫌?”
刑部夏尚书也出班道:“启禀陛下,臣斗胆,也以为不妥。臣担忧,此法令一出,来我女儿国的外国男子将不计其数,定会引来混乱。半年前来我女儿国的木匠仅区区数人,便出□□之行。前车之鉴,不可忘记。臣恳请陛下三思。”
女王道:“太师所虑,朕已呈禀了先王,得到了先王的恩准,并得到了二位住持拥护,怎会是僭越之举?夏尚书之忧亦不足为虑。‘来我女儿国的外国男子不计其数’,这正是朕想要的结果;至于‘出□□之行’,这倒是爱卿职责所在,爱卿刑部可制定相应法律,规范其行,违者惩罚。有了法律,谁还敢胡作非为?”
户部菊尚书不无担忧的道:“启禀陛下,臣担心,如若来我女儿国之人甚多,居食恐成问题,将如何解决?”
女王道:“菊爱卿,外国男子来我女儿国,无非是想与我国女子结婚。其成婚后可居女子家中,居住自然不成问题。若忧粮食匮乏,朕还有第二道法令。为解决因大量外国男子来我女儿国而致粮食短缺,朕将颁布法令,鼓励女儿国之人,开垦荒地。所垦之田,经户部登记,尽皆归于已有,五年之内免其地赋。此不仅能解决粮食短缺之忧,还可激励百姓,开垦土地。从长远讲,也能大大增加我国粮食储备,增强国力。大量外国男子来我女儿国成婚,本身就增加了劳动力,解决了我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些人所生的男儿,长大后入伍从军,几十年后,我女儿国军队都成了男军人,战力大增,无人能与我女儿国抗衡,先王江山便会千秋万代,坚如磐石。”
经女王如此一讲,不少大臣憧憬女儿国将来辉煌,但也有大臣仍然觉得女王改变了先王的法律与制度,是对先王的背叛。
杨尚书见大家沉默,便出班道:“启禀陛下,臣虽窃以为陛下更改了历代先王的法律,心中有困惑之处,但陛下已得先王恩准,并得到二位住持拥护,臣不敢有异议。臣又听陛下教诲,施行此法律,不仅能使民富国强,而且能使军队强大,不弱他国,臣身为兵部尚书,内心激动,期盼不已。臣感叹先王开明;臣心悦诚服陛下英明。臣拥护陛下颁布法令。”
杜大将军心想:照陛下所讲,真可富国强军,使女儿国立于各国之中,保先王江山千秋不朽;于己也并非坏事。此法令一旦施行,自己便可将康恩接来,与其重续鸳鸯之梦,长相厮守,岂不快哉?于是道:“陛下英明。陛下不墨守成规,变革新法,富强我女儿国,稳固先王江山,臣无比诚服。臣拥护陛下颁布新法。”
众大臣见护国大将军和兵部尚书都拥护女王新法,觉得自己再反对也是无济于事。何况,依陛下所讲,新法对女儿国不仅无害,而且大有其利。于是,也纷纷出班,道:“臣谨遵陛下旨意,拥立新法。”
梅太师也觉得陛下讲的有道理,又见满朝文武都表示拥立新法,自己再反对也是惘然,便不再坚决反对。可是心里依然解不开对先王的情结。悻悻的道:“陛下,臣担心,到那时,虽然是民富国强了,但女儿国却不是今日的女儿国了。”
女王道:“太师,若是你之担忧成真,又有何惧?朕巴不得天下之地皆为我之国土,天下之人皆为我之臣民。女儿国岂不壮哉?!”
梅太师无言以对,不再作声。
女王对众大臣道:“既然各位爱卿没有异议,朕颁诏天下,实施新法。”
众大臣道:“臣遵旨。”
女王见强行施行新法并未引起轩然大波,舒了一口气,提着的心踏实了下来。
这正是:真真假假虚与实,只为实现己目的。虽然不为光明事,利国利民当可许。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