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自然也是。
虽然还达不到几十年后什么都随便买的地步,但苏桐几次求着李主任求助要的东西,李主任都给她淘弄到了,这就说明市场是在进步的。
但能不能量弄到,苏桐心里还是没底。
不过苏桐是个说干就干的性格,既然有这个打算了,连周末都没等,直接就去了县城,和李主任商量了起来。
可商量之后,缝纫机是买了,布料也有人答应去跑,但她现在做的还是抱枕。
原因很简单,她刚和李主任商量没一会儿,省供销社主任闻广涛刚到快秋收了,他是提前来和李主任商谈收购农产品的事儿的。
可到了这一看,呦呵,这个孙悟空很不错么。
和李主任谈了一会儿,知道这些玩偶的来历,闻广涛又觉得,省里供销社年底也想给职工奖金么,而且省城的人购买力,怎么也比县里的强,那就先来五百个吧。
听到了么,是先来五百个,说明还有后续的。
李主任闻广涛挺熟的,当下直接开口,“你和苏桐谈,不过你们省供销社要定,绒布你们自己解决啊,我弄来的只够支应自己这的。”
到底是省城的人,闻广涛闻言打了几个电话之后就点了头,“行,我负责了。”
如此轻而易举,于是一边的苏桐连连咳嗽,李主任很灵性的挂上了笑,还拿出了根烟。
谄媚的闻广涛害怕,“老李,咱们这么多年的关系了,你有啥事儿直说,这样我怪怕的。”
李主任收回了烟,“没出息,我这是巴结讨好你,有事儿求你呢。”
闻广涛直说了,“我怕的不就是这个么”
但说完还是开口,“都说这么多年关系了,有啥事你直接说,别整那套虚的。”
李主任就说了。
闻广涛沉吟了一下,“我不能给你打包票,但我尽量给你弄。”
李主任了解对方,知道对方是那种做的比说的多的人,能给这样一句话,已经是**不离十了,于是当即给苏桐使了个眼色。
事情成功的比苏桐想象的容易多了,她开心的不得了,高高兴兴的请闻广涛和李主任去饭店。
闻广涛连连摇头说不用,李主任直接拉住了他,“吃,不吃白不吃,我和你说,……
闻广涛连连摇头说不用,李主任直接拉住了他,“吃,不吃白不吃,我和你说,
小苏同志可比咱俩有钱多了,你就当吃大户了。”
闻广涛顿时哭笑不得,苏桐却拍着兜,很是豪爽的开口,“李主任说的没错,吃,多吃,我有的是钱”
然后他就被兴冲冲的两个人给带到了饭店。
苏桐请闻广涛吃饭,只是为了表达感谢,但没想到他说话间就帮自己解决了两台缝纫机的票,还答应帮她找找裁剪机。
但这却不是苏桐最大的收获,她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和闻广涛的谈话,更加的了解了这本书里的情况。
虽然她现在的生活,和现实里的七十年代似乎所差无几,但这毕竟还是一本书。
至少在闻广涛的口中,这个年代的生产力,要比真正的七十年代高出了不少这才是她要什么东西,李主任都能帮她弄到的真正原因。
而且相对于历史上的七十年代,这里的环境宽松的多,人们的接受能力也更好。
苏桐思索了一下,觉得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这本书的作者才二十出头,已经习惯了几十年后的经济和环境,所以即便查了资料,但还是难以想象这个年代真正的赤贫程度。
至于为什么东西多了,长平县和小河村还这么穷这是作者设置的,有什么办法呢
再说即使是几十年后,还有同样贫困的乡村,所以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不过即便这样,和苏桐一样经商的人也是凤毛麟角,这可能是因为一本书的普世价值观,是由作者认定的,而这本书的作者虽然写了经济、人文都相对宽松的环境,却依旧认为这个年代大部分的人,并不会下海经商。
而她是外来的,所以才天然不受这方面的影响。
知道了这个,苏桐对于未来,可以说是更有信心了。
但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她又没有作者安排的金手指,所以除了上课之外,目前只能为那五百个玩偶,和缝纫机死磕。
现在一共有十个人跟着她干了,可就算多了两台缝纫机,时间也还是挺紧张的,更何况小河村会踩缝纫机的人不多,都得现学,度也快不起来。
好在王桂花已经出了月子,不用她操心了,还能时不时也过来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