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如何学梅花易数 > 第4章 中医之德二(第2页)

第4章 中医之德二(第2页)

人类如果解决了这一关键性的、根本性的原因,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将会变得简单和容易得多。

人类的疾病,说到底是文化的疾病,是由细胞内弦文波韵动动力缺乏、生物光的能量不足所造成的。

因此,《大学》中曾经明确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这个“本乱”,就乱在人文之乱,乱在德光不显,乱在善粒子缺乏,乱在“∽”弦波韵动不力。

理不通则法难随。

本未治理,则人体生命的精气神与血肉识,容易处于否塞不通的生理状态下而百病易生。

老子的道德学说和生物光的量子力学,就是治本之道。

《黄帝内经》中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天德养精神,地气养命形。

德和气的缺失,是疾病产生的内因。

3

道德治病的原则“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身养德养气,品格与品质同步提升是方法。

有了德,在明亮的生物光中,精气神活力充沛就拥有健康;

有了德,在生物光中具有创造力,就能保持“三生万物”的状态,产生良好的“中气以为和”的效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使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灵和健康的生命肉体。

道德塑造、修养心身,与医术精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道医和中医的医术体现在对疾病的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的有效性两大方面,都与医者本身的修身层次以及对精气神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密关相关。

●德高术精,是指医者内在“德一”能量的高低,其品质的优劣决定着对患者病气、浊气、邪气的可控度和调节能力。

这如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原理一样,医者正气内存,驭邪则邪气必散。

邪不胜正,需要正气的强大深厚,才能明显地挥作用力。

因此,道医、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必然与医者的仁心和道德修身实践水平,以及“德一”能量的强弱紧密相关。

因此,在诊断方面,我们应全面继承道医和中医的诊断技术,摆脱对西医技术的依赖,取其精华合理应用。

诊断的准确性,往往又是治病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决定着用药及治疗方法的使用。

道德塑造,如果从传统上来说,应当就是一个“修身”的过程,修养德性,提高德性能量。

医学知识是基础,医者性与命的修养水平能否“识气有光”,是医生诊断准确的关键。

所以应当对望闻问切的四诊,进行全面深刻的继承。

●在治疗方面,医生的精、气、神三大元素能量的水平高低,能否调动光、音、气,是治疗中的重要因素。

三大元素的修养水平高者,具备德和仁爱者,能调用光;为人善、正、真者,可调动音和气;加上对症药物的应用,就可以起到药到病除的奇效,

甚至在与病人交流中,通过“音”波的传输,就完全可以达到治病的效果。

古代的治病,主要就是靠“音乐”来完成,而在汉字的流变中也可以看出,“药”(药)去了草字头,就是一个“乐”(乐),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关系。

《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

说明全谷物种子精华

其实最养人的身体!

但你知道《黄帝内经》这句话的意义吗?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中医元典《黄帝内经》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即“天德养神,地谷养形”,简单的说,即宇宙的道德营养着人们的精神,也就是性体系统;而地上的五谷所滋养的是我们的形体,也就是命体系统!

从《黄帝内经》的揭示来说:“德”并不仅是西方哲学简单定义的,只是一种外在行为规范、只是一种品格、只是一种品质。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能量性,丢失了道德能量的滋养,我们也将失去身心健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