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镇守东瀛,四大名整个海疆的门户,如果禁王被卷入其中,国外之人定然会攻占我大名在外的岛屿,甚至东南亚也想脱离我们的掌控,只要禁王坐镇海外,就没有外敌敢从海上来犯。”
“秦王,一直兼任着对峙土耳其帝国以及及西之地的马匪的重任,他绝对不能把军队调回来,蜀军和云南的军队同样如此,镇守西藏的部队也是一样。”
“这些戍边的边军,其实是不能调回的。如今,大明能用之人也只是拱卫京师的二十四卫。”
“永远不要低估皇位对人的诱惑,到时候如果将秦王和晋王扯了进来,大明就失去真正的后手和定海神针了,到时候四王混战势力交错,谁都会防备对方,谁都想笑到最后,要知道这可是皇位,他们活下来的人是可以竞争九五之尊的人。”
“一旦贪念将起,他们会直接把大明这艘大船掀翻,战争不可控制,那就彻底完了。”
“事到如今,我也无人可信,让朱有焱把所有的舰船停到运河,不许进入长江,只允许他携带清卫进入南京。”
“皇祖母,他可是我的亲弟弟,你怎么能连…”
“燕王难道不是皇上的亲弟弟吗,事关国家大事,不能不防,我必须要掉足够多的人,封锁长江,万一汉王也存在渔翁得利的心思,他要是灭掉燕王,挥师南下。”
“汉王可就头戴白帽了。”马太后的语气中没有半分的犹豫了。
太后的语气如今已经很委婉了,一个王的头上戴上了白帽子,那不就是皇帝吗?如今,太后甚至怀疑汉王也想称帝,朱玉秀甚至感到有些心寒,他的父王入关折损了如此之多的人,就是为了救皇上,母后反而会怪罪其他。
圣心难测,燕王这是将所有的藩王推向了深渊,如果这次皇上出事,那么就是太孙继位,如果皇上没事,经历各种巨变之后,定然会对其他的亲王严加防守,甚至会不顾一切的削弱他们的王权封地和兵权。
就是亲王手中的权力太大,才酿成了今日之祸,但如果要削权,那么他定然会被迫的站在父亲的对立之面,到时候又该如何选择?
马太后如今态度生了如此大的转变,才是正常之人的心态。要不是太祖高皇帝给予了藩王太大的权力,怎会酿出今日如此的祸事?难道今日之祸不和皇上信任燕王有关吗?
日后便是死循环,皇上为了安全会削减藩王的权利,藩王为了自保又会对抗皇上,这样嫌弃健身甚至会刀兵相见,定然有一方要胜过一方。
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自处,到底是支持自己的儿子,还是支持自己的父亲?
“毓秀啊,你是个好孩子,还有两件事情,只能你去办。”
“什么事?”
“第一个事情就是劝你的弟弟最好能够留在皇宫之中安抚一下南方的士族和官员,第二个就希望给你父王写信,看能不能和燕王和谈,只要能让皇上安然归来,不追究燕王的过错,甚至他手下的人也能放过。”马太后说。
“我…明白了…”马太后确实已经对燕王动了杀心,他犯的罪过太大,即使是天潢贵胄也难以赎其罪,如果亲王谋反都不受此罪的话,那日后皇室之间的谋反恐怕再也就止不住了。
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之中,谋反是任何人都不能被原谅的大罪,哪怕是亲儿子或者亲弟弟,也是不能放过的。
亲情只是一瞬,只有权利才是永恒,很多人为这话是相反的,因为很多人都是普通人,只有当上皇帝之后才能够理解这句话的真谛。
马太后的话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第一层意思是表面上的意思,但其中还蕴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能扣住朱有焱希望汉王能够谨守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奉天靖难,不要有其他过多的想法。
还有一层意思,便是希望汉王能优先保证皇上的生命安全。
马皇后还是担心汉王逼的太狠,燕王狗急跳墙直接害死皇帝。
如果问马太后她喜不喜欢几个儿子,那得到的原因肯定都是喜欢,但问他最爱哪个儿子,无异于是朱标。
在儿子的选择之中,那不是鱼和熊掌,那是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肉啊。
但是他的儿子既然祸乱朝纲,冒罪于天下,那在大局和儿子面前,太后一定会选择大局。
朱毓秀按照太后的意思写了两封信,一封信给了自己的父王,另一封信给了自己的弟弟。
如果日后自己的儿子登上了皇位,偏偏他又和自己的父王不对付,那该如何抉择?
朱毓秀用了一瞬间,便给出了一个答案。
儿子可以有很多,爹只有一个,父亲养活自己几十年,为自己遮风避雨,哪怕让她为自己的父亲而死,她也不会犹豫,虽然儿子是她的骨肉,但是并不代表他可以冒犯自己的父亲。
君父中,君排在父的前面,不过是皇家为了愚弄那些臣子所提出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在皇室中,他这个外嫁的女儿亲爹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他知道他有如今的成就,如今的权势靠的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亲爹。
但是这都是后话了,如今要做的先是处理燕王的问题。
五日之后,朱林收到了,女儿写的信,看到里面的内容之后已经明白了,南京生了什么事情,如今的军队处于疲惫之中,休整一两个月再做打算,未尝试一件坏事。
“安抚当地的百姓才是重中之重,毕竟都是自己家里自己家打坏的东西,还要自己修,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朱林不明白,当皇帝真的就那么好吗?全都是尔虞我诈的算计,燕王就真的那么在意那一份权利吗?
一人之下和头顶再无一人的差别,真的就那么巨大吗?
朱林不明白的是,燕王并不是那种贪恋权势的人,或许只是为了半生的不公出一口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