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嬤嬤是跟在喬老夫人身邊最久,最得她心的嬤嬤。嫁的也是最初被喬家買進來的小廝,後來成了喬家管家的陳光慶,陳管事。所以,龔嬤嬤說的一點也不誇張,她現在的一切,確實是喬老夫人給的。
「你都還記得啊,」喬老夫人拖著長長的尾音說道,「你跟著我的時間最久,也最得我心,很多事,我都是囑託給你做的,別人我不放心。」
龔嬤嬤心裡咯噔一下,捶腿的手頓了頓。
能爬到現在的位置,除了奉承外,更要善於揣摩人心。
眼珠子一轉,壓下心裡的忐忑,她畢恭畢敬地說道:「能為老夫人排憂解難,說明老奴還有點用處。」
喬老夫人滿意地笑了,「興邦這次回來,年前都不會走了,東院那邊,也是時候開枝散葉了。」
龔嬤嬤忙不迭地說道:「老夫人最疼大爺,這些年大爺為了喬家忙得耽誤了子嗣,是喬家虧欠了大爺,虧欠了東院,再不為大爺和東院做點什麼,會寒了大爺的心。」
喬藴曦還沒睡醒,老夫人把大伙兒都叫了中院。
迷迷糊糊中,她跟著喬興邦和谷靖淑站在了中院的花廳。
因為落水,喬錦雯回來就「病」了。
喬老夫人當即就請了府醫,又從自己的庫房裡拿了不少好藥材給喬錦雯送去,兩個孫女,前後不一樣的待遇,可見一般。
喬老夫人隨意問了問各院的情況,安排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這才慢悠悠地問道:「興邦啊,川北那邊的生意怎樣?」
「娘,您放心,那邊形勢穩定,我們的生意也站穩了腳。」
喬老夫人放心地點頭,「我們喬家雖然在錦城這邊有些聲望,可在川北是個外來戶。錦城是西北這片的樞紐,控制著西北地區的經濟,可川北那邊的發展不容小視。那邊的經濟剛起步,我們不去占個位置,到後面要想插足,就更不容易了。」
「娘說得是,」喬二爺說道,「川北地域廣闊,人口眾多,若不是那邊民風彪悍且排斥外鄉人,可以說是個很好的發展地方。只可惜,這麼多年,那裡的商人只和當地人做生意,那裡的好東西出不來,外面的東西進不去。」
「好在,這兩年朝廷要大力發展川北,我們也算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喬三爺補充道。
蜀道難。
這也是為什麼蜀州這邊的物資被那麼多人惦記,卻無法把手伸進來的原因。
錦城既然被成為「天府之國」,可見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裡的富饒讓多少人垂涎。
蜀州不缺富人,可和江南比,就要差一些了,原因嘛,就是因為蜀道。
蜀州的東西送不出去,外面的東西也進不來,這種故步自封的經濟,早就處於了飽和狀態,更容易讓商人產生倦怠。
商人最大的動力就是利益。
沒有的利益,就沒有更大的動力。
沒有動力,怎麼發展?
所以朝廷一下令修整蜀道的時候,喬興邦立即帶人深入川北,目的就是先把喬家的生意發展到那邊去,占據有利的位置。蜀道修好,喬家的生意也上了正軌,外地的商人想要插進來,需要時間。
而川北那邊的人再彪悍,也不能和朝廷作對,把外來的商人攆走或者弄死。
也正是因為如此,喬興邦才敢親自帶著商隊過去發展,而不擔心被那邊的人明著排斥,暗地裡往死里整。
雖然一開始很不容易,可花了兩年的時間,總算是有了成效。
蜀道也快修好了,到時候不管要不要去川外發展,喬家的生意都會更上一層樓。
「這兩年你辛苦了。」
「這是兒子份內的事。」喬興邦的回答中規中矩,沒有因為喬老夫人的讚賞就沾沾自喜,也沒有因為生意上的成就,就認為自己勞苦功高。
一邊的喬藴曦則是一臉味:這老妖婆又要幹嘛?
果然,喬老夫人接著說道:「這些年,我們虧欠你們東院太多,你常年在外,靖淑又要操勞後院的事,喬喬只能一直跟著四房。現在,你回來了,也該考慮子嗣的事了。」
喬興邦皺眉。
長輩插手晚輩子嗣的事,或許是理所應當,可是在外人面前提出來,喬興邦覺得無法接受。
這已經不是臉面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