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
“太子殿下,汉王殿下求见。”
“让他进来吧。”
“大哥,这次又遇到难题了,需要你帮忙。”
“你说,我已经查到了,户部有一半的官员贪污,而且已经将他们全部抓住,就连我亲自提拔的人户部尚书刘诚都没有幸免,但是还有一个人就是郑化。”
“他原本是督察院的副都御史,就是他扣下了那五十万两白银的奏章,让我们没有及时察觉到贪污的事情,也是他知情不报。”
“但是副都御史郑化已经逃走了,我马上下令全城搜捕,可惜依旧没有抓到,最后现人已经死在北城之外。”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生?”
“我怀疑除了户部的官员以外,中书省,甚至是皇亲国戚,也可能参与其中,这里面涉及的面太广,原本是要斩草除根全面清查的,但是还有一件事情令人头疼。”
“哪件事?赈灾。”
“看来你已经得知了灾情的具体情况,说说吧。”
“比我预想的要严重的很多,上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到波及成为灾民十几个州县的粮食,估计今年要全部绝收了。”
“你的意思是没有粮食?”
“对,确实没有余粮了,三十万人打了一年三个月的北伐,确实将国库打空了,钱粮确实没有,估计指望凤阳或者是芜湖扬州那里当地的官府赈灾是很难了,他们也没有粮食。”
“我查了一下,大明十三省,简直是一个烂摊子。”
“陕西河南山东北直隶四省是一点多余的粮食也没有,如果从那里征调粮食的话,也不现实,第一是路途远,群山峻岭难以翻越,第二就是去年他们刚刚花费了大量的粮食支援北伐大军,如今又要花粮食去南方救灾。”
“薅羊毛也不能逮着一只羊薅,再说了,也薅不出来了。”
“你掌管大明商品局,现在哪里还有粮食?”
“应天粮食够我们吃三年,广东、蜀中、湖广北部还可以调集粮食。”
从古至今,战争,储备粮以及灾荒储备粮都是每个朝代所必须拥有的越是高大繁华的城中,越是粮食富足,尤其是应天,大明的都有着不少粮食。
哪怕是后来朱棣从北方打到长江,这里仗着天险以及应天之中的存粮,守上个两三年都不是问题,但是架不住有人开城投降。
一般情况下,都粮食是不能随意调动的。
“调动蜀中的粮食吧,祖宗号称天府之国,粮食产量虽然比不上江南鱼米之乡,但也不少最重要的是蜀中较为安稳,不会生较多的灾乱,从蜀中调集粮食最好,依靠着长江水道,也可以快运输。”
“不行蜀中的粮食不能动,蜀中的粮食要分一点给广西,云南,贵州三省,这三个省那里是穷乡僻壤,毒瘴横生之地,每年除了给这些地方送些粮食,还要抚恤银钱安抚土司和少数民族的部落。”
“那你说怎么办?总不可能动南直隶和应天的粮食吧,这可是大明的命根子。”朱林两手一摊没办法。
现在的情况有些玩脱了,按道理来说,第二次北伐在洪武五年,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终,打了十个月,伤亡了两万人。
洪武六年生了洪水,但规模不大,只有集庆等地受灾严重,终究是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中。
可是他来了之后,为了让大明早日的统一北方明了不少的攻城利器,这一仗足足打了十五个月,伤亡了三万人才攻占和林。
设立岭北承宣布政使司,运输了不少的人口前去北方,当然了送走了不少人。
在洪武三年的时候,他就害怕洪水难以收拾,责令加固河堤。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官员自作聪明,反而将河堤窟窿扩大,及时填补没有问题,他们居然贪污导致洪涝遍地。
大明此刻已经是左支右绌了。
“日子再难也要过,这么多的粮食,从一个地方出也不太现实,就让湖广和应天府合理救灾,一定要安抚百姓,粮食没了,可以再攒,大不了近几年休养生息就是了,但是百姓要是饿死了,那可就是大明的损失。”
“好…我知道了。”
“大哥,你也是知道的,既然要征集粮草,这就离不开户部,可是户部有一半的官员被我下了大牢,他们都贪污了不少的银两,按道理来说是死罪,如果父皇将这些人都杀了,那整个户部就会停摆,救灾也必定不能完成啊。”
“好,你和我一起去给户部的官员求情,如果他们救灾有功的话,就可以从轻落,如果是赈灾失败那就两罪并罚。”
“事急从权,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我们要知道,大明建国才几年呀,这些官员就迷恋享受贪污腐败了,这股风气必须刹住。”
“这次救灾为重先让这些贪官多活几天,等到灾情退去之后,一定要将这些贪官绳之以法。你不是说中书省的人和皇亲国戚都有参与吗?将他们全部找出来,就算可以不死,也得要让他们脱一层皮长长记性。”
“可能与郭惠妃有关?”
“什么?你确定吗?”
“不确定,只是我的人的办事能力,你也清楚,按道理来说郑化绝对不会死,这是因为北城兵马司郭天爵阻拦,我怀疑他和郑化的死有关。”
“此事暂且不论。”
“好。”
朱标一听和郭惠妃有关,当即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只能作罢,不说朱林现在没有证据,就算有证据以郭惠妃的地位,这样的事情确实难以收场。
毕竟郭惠妃是看着他长大的,朱标不是和老朱一样冷血无情,而且郭惠妃的父亲是郭子兴。
奉天殿。
朱元璋听着朱林和朱标的汇报脸色已经变得铁青,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手下的官员居然敢做出如此的胆大包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