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仙与凡人人有别的句子 > 第十七回 太师夜访唐玄奘 女王笃定择婿郎(第1页)

第十七回 太师夜访唐玄奘 女王笃定择婿郎(第1页)

话接上回说

唐僧听到喊“太师到了”,心里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一丝不祥之兆涌上心头。也容不得他多想,急忙下床去迎。刚到门口,太师就已来到门前。唐僧赶忙揖首道:“阿弥陀佛,太师里面请。”

太师也施礼道:“高僧请。”进了屋,太师又道:“高僧,微臣夜晚来访,甚是唐突,有否打扰?”

唐僧道:“阿弥陀佛,太师亲临贫僧榻处,贫僧求之不得,当不胜荣幸,何谈打扰?”又赶忙让座道;“太师请坐。”

沙和尚赶忙把桌子前的椅子调过来。

太师客气的道:“高僧请坐。”然后在椅子上坐下。

唐僧则坐在床沿上。唐僧想:这太师急急忙忙来访,一定是为下午女王之事而来。我要耐着性子,委婉里多说些好话,以便求太师在女王面前多讲讲情。于是道:“太师来访,也未差个人来告知,好让贫僧出门迎接。贫僧失礼,望太师恕罪。”

太师笑道:“高僧言重了。高僧乃大唐圣国之御史,德高望众之圣僧,微臣岂敢劳圣僧大驾,受迎接之礼?岂不折了微臣的阳寿?睹圣僧一面,如沐春风。微臣自然是要亲临圣僧榻处,洗耳聆听圣僧教诲了。”

唐僧忙道;“罪过,罪过。折杀贫僧了。”唐僧边说边想:你这太师,来有何事?这么客套、虚伪有什么用?直接说你来意不就是了?于是又问道:“太师来有何事?有何赐教?贫僧愿洗耳恭听。”

太师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道:“高僧莫要多虑,微臣只是来探望高僧,看看吃住的是否可意,还有何需求。若高僧不嫌弃,愿与高僧聊些佛缘之事。”太师就是闭口不谈女王的事情。太师也是有意如此,她想:我越不提陛下之事,他们越是想知道,心里就越着急,就越是有愧意,越是自责。

唐僧听了心想:哪有那么简单?这夜晚来就是为了这些?恐怕还是为了女王的事而来。太师越不说明来意,唐僧心里就越是没有底,越不踏实,越想知道。唐僧又想:你既然捂着盖着不说,那干脆我直接问得了,那样你总得说了吧,省得受这煎熬。大不了——大不了拿我们怎么样?也不至于杀了我们吧。于是唐僧心一横,问道:“太师,陛下龙体可安好?”

太师见唐僧问陛下身体状况,知道他还在为下午的事担心,于是心里窃喜,但脸上却故意带了点为难之意,道:“高僧啊,我王陛下乃千金之体,平日里又市井少至,哪里见过二位小长老这般的尊容?”太师看了看孙悟空和猪八戒,见他们二人听到这样说,还有些愤愤不悦。又道:“二位小长老也不要生气,我们女儿国乃西方小国,又处偏僻之地,见识少寡,比不得大唐之国。但二位小长老也确实让人胆战心惊。”

唐僧宽慰道:“太师,您不要看贫僧这两个徒弟长得丑陋,但是他们心地还是挺善良的。烦请太师呈禀陛下,若得可以,明日贫僧带了徒弟,亲向陛下谢罪。”

太师忙道:“免了,免了。高僧之意,微臣向我王陛下回禀便是,但二位小长老当面谢罪就免了。”

唐僧以为,太师是怕女王再见了孙悟空他们又受惊吓,故而不愿让他们去。便也不再坚持。道:“贫僧谨遵太师吩咐,还望太师在陛下面前,多多为贫僧美言才是。贫僧不胜感激。”

太师见火候已到,不能再抻下去了,便道:“高僧啊,您也不必太放在心上,我王陛下虽然受了点惊吓,但未伤大体,休息两日便可痊愈,您大可放心。”转而又道:“我王陛下对高僧西天取经之事甚是关心,特着微臣转告高僧,金殿之上未能给高僧通关文牒盖上御印,感到十分欠意。待改日盖了印,欲亲自送于高僧。高僧以为如何?”

唐僧听到女王身体已无大碍,悬着的心踏实了许多。但又听到通关文牒盖印之事还得搁置,不免又有些着急,但是,太师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他也不能再说什么,只好道:“阿弥陀佛,陛下龙体安好,乃是我师徒之万幸。这都是贫僧的两个徒弟闯下的祸端,都是贫僧平素训诫不严,才少了规矩,贫僧深感惭愧。今来到驿站,已做了训戒,定不会再犯唐突之事。至于那通关文牒,也没有什么早晚,尽听太师安排便是。只是住的时日长了,会给太师及陛下增添麻烦。”唐僧嘴上说不着急,那是客气话,他心里着急得很。他耽搁不起,只想尽快西去,也省得再出什么不测之事。婉转里也道出了此意。

太师听了,心里十分得意。心想:你唐僧终于说出不急着走了,哪管你是真心还是假意?只要你说了就行。但脸上一点也没表现出来。对唐僧道:“高僧切莫过分自责,也不要再责备二位小长老了,再说,二位小长老也非有意而为,如若过分责备,倒显得我女儿国没有了容量。高僧西天取经,能路过我女儿国,这是我国的福气。高僧又得小住几日,微臣可向高僧求得佛法与教诲,结些佛缘,实乃微臣之幸也。谈何麻烦?岂不见外?高僧尽可宽心住下来便是。”

唐僧道:“岂敢,岂敢。太师有何要问之处,尽可直言便是。”

太师道:“微臣敢问,高僧自大唐而来,路途遥远万里,又有千山万水阻隔,一路之上,定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磨难吧?”

唐僧道:“阿弥陀佛,贫僧自别了我大唐皇帝陛下,离开长安西行以来,师徒四人,虽历经千辛万苦,但我等心意至诚,那些磨难,只当是佛祖对贫僧虔诚之心的历练吧。”

孙悟空接过话题,对太师道:“太师,你有所不知,俺们师徒四人,可是经历了不少危难,那些妖魔精怪,都想加害俺师父,师父一次次死里逃生。”孙悟空想借此把猪八戒擅闯金殿的原因讲清楚,以得到太师的谅解。继续道:“俺们师兄弟三人,保护师父西天取经,师父的安危全系俺们身上,经历了那么多的危难,俺们心有余悸,已如惊弓之鸟,不敢再有半丁点大意,生怕师父有什么危险。今日,俺二师弟见师父进宫里多时不出来,担心有不测,所以才冲进了大殿,让国王陛下受了惊吓。师父已经狠狠地训斥了俺们许久,俺和二师弟也已知做错。请太师见谅,并在国王陛下面前多多美言。俺老孙不胜感激。”说着,又向太师施礼。

唐僧师徒听了孙悟空的一席话都想笑,猪八戒更是咧大了嘴。唐僧心想:这猴子什么时候学得这么乖巧,竟油嘴滑舌地说出这番话来?

孙悟空讲完这番话,自己也想笑。看见猪八戒直咧嘴,就故作严肃地对他道:“八戒,你刚才不是说要向国王陛下赔罪吗?怎么太师来了,你倒不好意思了?你这入不了大席的猪头。”

猪八戒又想笑,又生气,哼唧着扭头躲到一边去了。

太师听了孙悟空的一番表白,称赞道:“小长老如此知礼贤孝,甚是可喜可贺,不愧为高僧之弟子也!”

唐僧只好附和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孙悟空抱拳施礼道:“过誉了,过誉了。”还有点不好意思。

太师又问唐僧道:“敢问高僧何时辞离的大唐国?”

唐僧道:“回禀太师,贫僧自贞观十三年秋,辞别我大唐皇帝陛下,离开长安,至今日,算来已经四年半了。”

太师又问:“敢问高僧贵庚?”

唐僧道:“贫僧已虚度二十五个春秋。”

太师惊讶道:“高僧真乃佛身,如此风华正茂年纪,既担此大任,出使诸国,深感敬佩。”

唐僧揖手道:“阿弥陀佛。太师客气了。”

太师又问:“请问高僧,令尊、令堂安好?”

唐僧道:“俗家家严安在,家慈已仙逝。”

太师听到唐僧的母亲已过世,抱歉地道:“高僧见谅,微臣让高僧伤心难过了。”

唐僧道:“贫僧自幼脱离俗世,俗间之事已少问及。家母仙逝,是她老人家超化,贫僧并不悲伤。”

太师见唐僧并未生气,又问:“敢问令尊也定是圣贤之士了?”

唐僧道:“俗家家父,现为大唐国文渊殿大学士,只是贫僧一心习佛,甚少往来。”

太师又问:“高僧还有否亲人在大唐国?”

唐僧道:“贫僧俗家外公现为大唐国总管,但年已古稀,又逢我大唐国国泰民安,事务不繁,因而尚得颐养。”唐僧心想:你问我这么多家事做什么?便有些不悦,但出于礼貌,又碍于下午发生的不快之事,不得不答。

太师又道:“微臣耳闻,华夏大唐国,文化深厚,佛学广崇。微臣却是不解了,高僧又为何要到那西天再取佛经?”

唐僧道:“我华夏大国,泱泱数千年文明,文化底蕴深厚,佛学广受推崇,怎奈传承的多是小乘佛法。我大唐皇帝陛下建国前,东征西战十数年,将士阵亡沙场无数。现已国泰民安,陛下念及往昔那些阵亡将士,死后未能回故土安葬,于是发慈悲之心,垂爱怜之意,欲将那些亡灵超度,免其成为孤魂野鬼,而使其有所栖息。而要做到此,只有那大藏真经方可,因此,我皇陛下差遣贫僧到西天佛国,取回大藏真经。”

太师听了,点着头“哦”了一声,又道:“高僧,恕微臣直言,大唐国寺庙遍布,僧人众多,精通佛学,德高望众者不计其数。高僧尚不及而立之年,那大唐皇帝陛下怎得独选高僧?”

唐僧听了,心里很是不悦。心想:你岂不是说我年轻,德能不够?再说,这样问话,分明有瞧不起人的意思,也确是有失礼仪,尤显不尊不敬。但是,唐僧已是修行至深之人,岂能受世俗困扰?内心虽然不悦,但是外表却一点也未表现出来。他坦然地答到:“我大唐国崇尚佛教,精通佛学者众多。我皇陛下为求一更适合去西天取经之僧,曾颁诏全国,层层遴选,又在长安城设台讲经比竞。贫僧有幸被听讲众僧推举,陛下驾临听禅所赞,而委以西天取经之重任。临行前,我皇陛下又赐袈裟、赠锡杖,亲执贫僧之手,与贫僧对天祈拜,缔结金兰,并赐名‘唐三藏’。皇恩浩荡,贫僧自当不遗余力,去西天取回真经。”唐僧讲得有点激动。

太师听完满心欢喜,她由此可以得知:唐僧虽然年轻,但确确实实是一位学识渊博,德行高深之人。又有让人羡慕的俗家背景,女王择其为婿,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心悦诚服地赞叹道:“高僧真是年轻有为,经典贯通,让微臣佩服不已。若得高僧小住几日,将那经典德行传授一二与微臣,微臣将是不虚谋高僧一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