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坦然表示:“对质疑的声音我早有预料,但这无损我们的决心。
事实上,每一个伟大的创新,都要经历质疑和否定。当年马斯克搞特斯拉的时候,也没人看好他。
但他用业绩证明了电动车的可行性。我相信,智能驾驶也一样。“
“我们对L4级智能驾驶的信心,来自于我们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超前布局。这些'底牌',是外界还不知道的。
等到我们吧技术成果逐一亮出来时,所有的质疑都会不攻自破。
到时候,那些看衰我们的人,恐怕都要重新审视自已的判断了。“
方正的雄心勃勃,在业界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一时间,支持者和反对者论战不休,新创俨然成为了舆论的风暴眼。
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质疑和嘲讽,方正显得异常坚定。
“让他们说去吧,我们只管把自已的事情做好。做出了成绩,自然会用事实说话。“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高层也开始对方正的决策提出质疑。
一次高层会议上,几位副总裁对公司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问题。
“方总,咱们这么高调地喊出L4级智能驾驶,真的靠谱吗?
就算我们技术上能做到,可是成本、法规、消费者接受度,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啊。“
一位分管产品的经理陈亮,语气中透着几分忧虑。
“没错,咱们才刚刚起步,就要挑战这么前沿的技术,会不会操之过急了?
万一实现不了,公司的声誉可就毁了。到时候投资人和消费者的信心,可就难以挽回了。“
另一位负责市场的李娟,也表达了自已的担忧。
其他几位高管也纷纷点头,脸上都写着不安二字。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他们深知公司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资金、人才、技术,每一样都不充裕。
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如此颠覆性的目标,谈何容易?
一旦失败,付出的代价将是惨重的。
面对质疑,方正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退缩。
他环视了一周,目光坚定。
“我理解大家的担心。但是,如果连我们自已都不相信,还能指望谁来相信呢?
当年马斯克创业的时候,也是满眼质疑。但特斯拉不照样成功了吗?”
接着,方正打开了电脑,调出了一份机密文件。
“这是我们最新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相信看完之后,大家就不会再有疑虑了。”
众人凑上前去,仔细端详起来。
只见屏幕上,一套极其复杂而精妙的系统框架图渐渐展开。
从感知、决策到执行,每个环节都有详尽的技术方案和应对策略。
先进的算法模型、海量的训练数据、严苛的安全冗余……
无一不彰显出新创在这个领域的独特积累和前瞻布局。
“这套系统,我们已经秘密研发了近一年时间。
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路测数据,但在封闭场景下的表现,已经远超L3级的水准。
基于我们自研的AI芯片,成本也能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只要再有一到两年时间,我有信心把它做到无人驾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