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你任第三军中将军长吧。
三个师编制16师、17师和18师。
回头呢,人员装备,我慢慢给你配齐。
不过,你们记好了。
我可不希望看到一个被打烂了的长安城和陕省。”
安排完下一阶段的任务之后。
李云飞看着心满意足的张志中和杜育明离开。
既然后续的作战策略已经定下,那属于他的工作就没多少了。
趁着现在没什么事,就可以思考下政务方面的问题了。
这时,从南州匆匆而来的曾旭,带来了一份惊人的消息。
“什么?南方起义了?”
李云飞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曾旭。
“是的,五月一日,杭城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起义。”
满脸泥土,风尘仆仆的曾旭,递过来了一封情报。
原两江总督常威,因受朝廷猜忌。
喊着“驱除鞑虏,恢复种花”的口号,通电全国,直接反了。
仅半月时间,南方数省总督、巡抚、督军接连响应。
在曾旭出发前,已经有半壁江山打出了反青的旗号。
还约定于六月在兰京城中共商建国大业。
“都有哪些省份、哪些人参与了?”
李云飞看着简短的情报,仔细的询问曾旭。
“先是原两江总督常威。
跟着响应的是两广总督李忠仁。
然后就是湖广总督。
最后闽浙、云贵和川省也一起通电。
一开始我们以为只是两江反叛,并不以为意。
但没想到近半月,就有这么多省份一起反了。
我曾家与王家、李家商议后觉得。
此事非同凡响,需将军做主。
便让我来了。”
看李云飞沉默不语,曾旭以为他对常威不熟悉。
便顺势将常威的背景讲了出来。
“常威,浙省奉化人。
早年在小鬼子那里留学。
回国后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当时还在野的苏先生。
深受苏先生赏识。
后来兹禧太后病逝,广旭帝亲政。
广旭帝决意励精图治,改革立宪。
任命了民间呼声很大的苏先生为首相。
当时的常威就是苏先生的班底之一。
现在被视为肉中刺、眼中钉。
而其他几省总督、巡抚和督军,也多为苏先生门生故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