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利用课间和课后放学后的时间,完成了稿件并在第一时间寄出,希望能尽快得到回音。
身为小学生的他,邮件需要由他的妈妈王雅清转交。如果他不能早到校并避开母亲检查邮件,他所有的工作就会前功尽弃。
他妈妈这位严格的家长决不容许这个年龄的他持有如此大的金额。
连续四天早起,他终于收到来自《故事会》和《中国青年》编辑部的普通平信。
当李志强看着信中的内容和附着的汇票,他年轻的脸上洋溢出开心的笑容,宛如绽放的小花。
一到午休时间,他连饭都来不及吃,匆匆忙忙离开学校。
乘坐一毛钱一张票的窄小车票,在三线站点搭乘古老的淡奶油色公交车,直达江城邮政局。它屹立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正对面则是江城最繁华的百货大楼和第一副食品商店,直至后来的年代,邮局位置未曾变动过。
八二年时,这里被唤作大邮局,相比于其他地方的邮所显得格外气派。大邮局不仅是当时江城最美的建筑物之一,由三层构成,外墙镶嵌花岗岩于水泥表面,即便是在繁华的百货大楼面前,它亦不输一分风采。
楼面上醒目的绿色大字用钢筋加固,即使远望都能一目了然,因此它赢得了江城人对“最强单位”的赞誉。
大邮局最高层作为管理层和部门人员的工作场所,而其余两层主要用来经营业务。一楼大厅面对全市人民开放,划分出了数个区域,接收信件和包裹的窗口最为繁忙。
八二年,你可以通过大邮局直接寄,也可到各个邮政所或街头邮筒投寄,但选择大邮局效率较高,无需等待邮递员传递。那时火车是邮件主要的运输方式,邮件通过邮局与邮箱可能有明显的时差;因此能快送达的人会选择到大邮局办事。
挂号邮件与普通邮件分开,遇到紧要事,挂号服务就成了选。而在收取包裹处更是熙熙攘攘,队伍绵延十几米远,因为专门有四个窗口办理包裹。
包裹领取区附近还有几部电话,其中有五台用于当地通话,其他两台能打国内长途,一台能打国际长途。长途国内线最是热门,排队等待拨打电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奢侈的事。通常私人家里都没有电话,只能打到单位。然而能否找到人接收、或是单位的地点与打电话的人相差甚远,能否找到合适人选并非易事。
如果有紧急事项需要处理,一般会交由传达室人员或接电话的人转达,如果没有及时这样做,往往重要信息的传达会大打折扣。取款处位于邮局的内部二楼,恰好是银行业务高峰期,由于当时许多功能还在完善中,比如无网上银行功能,大多数金融交易都是通过邮政代理完成。至于未来那些神话般的服务,在这个时代几乎想都不能想。
李志强这次取的是相当丰厚的一笔,分成两部分。一是《故事会》杂志寄给他的一笔稿酬,总共十一元四角钱,因为那篇文章包括两篇短篇小说,加起来也就一千来字。二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放给他的稿件费,稍高一些,有六十元整。
八十年代中期能写出充满年代感、勾勒青涩时期年轻人活力的文章并不常见。当李志强领到那份款项后,他还收到了《中国青年》杂志的新约稿通知单,上写着如果继续撰写符合年轻一代风格的文字,他们将进一步提升到每千字二十至三十元稿费的档次,这可算是当时较高的待遇了。
当李志强到邮局提钱时,他已经有了打算。他邻街的沈婶子沈春华正是邮政局里的出纳员。沈婶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叫谢银山,就读于妈妈班级,而另一位叫谢银海,则和李志强关系颇佳,李志强幼时经常跑去沈家住。
很清楚,凭他这个年龄,想单独提那么一大笔钱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能找到身为邮政局职员的沈春华。一百三十一块四角,放到后来,这顶多只够一餐饭钱。但那是一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代背景,许多人手中的零用钱还远未达到如此数额。
看到李志强递过来的兑钞通知单,沈春华那张微微福的脸始终带着疑惑。一个十岁小孩独自跑到邮局提取一百多元现金,简直是匪夷所思。幸好沈春华和李志强父母相熟,亲眼看到地址是真实可信,写着江城第二十六小学,并明确标明王雅清转李志强接收——她才会勉强信服,这样一个孩子竟能掌握这么大一笔钱财。
沈春华在确认了李志强的合法性之后,本打算亲自交到其母亲手中,但她还是选择了暂时隐瞒,同意将钱暂时由李志强领取。午休期间,沈春华经多次劝说,最终答应李志强领取款项,并承诺帮他保这个秘密一阵子。
有了现金在手,李志强心情踏实了许多,像个小大人一样,他开始用新买到的日记本来记录他的日常生活及感悟。时光荏苒,周六如期到来。
按照平时安排,李志强应该在放学后和同伴们在家周边的小区玩些简单游戏,比如踢键格或是捉迷藏。但由于重生的便利,他有了微薄但稳定的收入,于是央求爸爸李文华到家附近的家具厂玩耍,希望能开展新的计划。
李文华对李志强的无理请求无可奈何。想起李志强近期越顽皮的表现,只好鼓足勇气,勉强答应了李志强的请求。
李志强坐在父亲那台有些年代的老旧金鹿牌二八型自行车后座上,心中感慨万千。那个八十年代真是清苦无比!拥有一辆像样的大二八自行车,就算奢侈品,远非后世所能比拟。
若是运气好遇上路况佳,坐自行车还有点惬意,遇到坎坷路途,则颠簸至两颊紧绷。四里多地的距离,在后世,只需三分钟左右就能到达,可在如今,由李文华载着的李志强,竟花了整整十分钟才抵达家俱厂。
到了工厂,因为李文华工作繁忙,他干脆把李志强交给了学徒徒弟冯小武,让他在厂里安全的地方照管一阵子。李志强的父亲李文华一共收了三位徒弟,两位已经成年,唯有冯小武还在学徒阶段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