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黄山论坛房产楼市 > 第十五章 皖学大师戴震(第1页)

第十五章 皖学大师戴震(第1页)

《黄山论道》

红山玉龙著

第十五章皖学大师戴震

仿念奴娇·戴震

黄山小径寻古,石刻间、隐见先贤踪迹。

奎杰云瑶共瞻仰,石壁镌文历历。

戴氏震公,皖学巨擘,勤奋好研习。

过目成诵,汉经研究精密。

四库全书编纂,考据显真才,权威质疑。

义理之学更看重,不废经纶之技。

严谨崇实,学风深且广,影响无极。

敬仰先贤,追求真理不息。

阳光透过茂密的松林,洒在黄山蜿蜒曲折的小径上,斑驳的光影中,奎杰与云瑶并肩而行。他们此行并非为了观赏黄山的奇峰怪石,而是为了寻找那隐藏在山林深处的石刻,探寻历史的痕迹。

黄山,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自然景观,不仅以其险峻的山势和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客,更以其丰富的石刻文化而闻名于世。奎杰与云瑶沿着古老的游览道路前行,不时驻足于那些镌刻着历代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的石壁前,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

当他们来到一处名为“鸣弦泉”的景点时,只见一块巨石上刻着三个大字——“鸣弦泉”,笔力遒劲,气势非凡。奎杰凝视着这三个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他转头对云瑶说:“你知道吗?这‘鸣弦泉’三个字,据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手迹。”

云瑶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敬仰之情:“李白,一代诗仙,他的诗才横溢,让人敬仰。不过,我们今天来这里,不是为了欣赏他的书法,而是为了寻找另一位伟大的学者——戴震。”

两人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一处较为隐蔽的石壁前。这里刻着一段文字,详细记载了戴震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奎杰与云瑶站在石壁前,仔细阅读着这些文字,心中不禁对这位皖学大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戴震,自幼聪慧过人,对学问的追求孜孜不倦。他敢于质疑权威,对朱熹的《大学章句》提出了质疑,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奎杰感慨道。

云瑶也点头称是:“是啊,他的求学之路虽然坎坷,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成为了一代宗师。他的学术成就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求知的典范。”

两人沉浸在戴震的学术世界中,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在黄山之巅,面对苍茫大地,抒豪情壮志的场景。他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仿佛与这位伟大的学者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共鸣。

就在这时,奎杰突然提议道:“云瑶,我们不如施展时空倒流仙术,回到戴震的时代,亲眼见证他的风采如何?”

云瑶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正合我意!我们即刻行动吧。”

于是,他们施展了仙术,瞬间穿越到了戴震所在的时代。他们来到了一个古朴的私塾前,只见在清晨的微光中,戴震独自坐在书房的窗边,他身着古朴的蓝色长袍,头整齐地束在脑后,脸上带着一丝专注而坚定的神情。他的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经书,书页因长时间的翻阅而微微卷起。

书房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的清新气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将经书的文字映照得清晰可见。戴震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一字一句地研读着经书,时而点头,时而皱眉,仿佛在与书中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书页,每一次翻页都显得如此慎重而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书中的灵魂。他沉浸在经书的海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书房的角落里摆放着一盆兰花,它的清香与墨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戴震的研读声与窗外的鸟鸣声交织成一和谐的乐章,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

戴震的专注和坚持仿佛成为了经书的一部分,与书中的智慧融为一体。

时空倒转,又出现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奎杰与云瑶悄然走近,只听见戴震突然向一旁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老师,朱熹是如何得知孔子和曾子的事情的呢?”

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尴尬地笑了笑:“这个问题……我恐怕也不是很清楚。”

戴震并未就此罢休,他继续追问道:“既然我们致力于研究经学,就应该追求真理。如果不能对经典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又如何能够真正领会先贤的思想精髓呢?”

奎杰与云瑶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戴震的求知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深深打动了他们。他们深知,这位年轻的学者将来必定会成就非凡,为中国的学术事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徽州文化,又称徽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这六个县分别是歙县、黟县、婺源县、休宁县、祁门县和绩溪县。值得注意的是,徽州文化并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实际上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等多个文化圈组成。

皖学,则是以安徽徽州地区为核心,由戴震等学者开创并展的学术流派。该学派以研究汉经为宗旨,强调汉代经学的家法师法,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皖学以研究汉经为核心,重视语言文字的研究,认为“六书”是文字的纲领,是治经的津涉。

戴震的学术氛围可以用“深厚、严谨、崇实、广泛”来形容。他的学术态度和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诸多学者,为清代及中国近代的学术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戴震精通文字、音韵、天文、地理、历法、算数等多个领域,他一生致力于学问,勤奋好学,据记载,“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戴震的治学思想强调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不图虚名浮利。他做学问“无一字不追问其义”,认为传闻、众说、空言、孤证皆不足以定是非,必须广泛搜集资料,互证之后方能下定结论。他追求学问的精深而非广博,治学严谨,对于字义艰涩难明的文章,他锲而不舍地反复研读,直到彻底通透。

在四库全书馆任职时,戴震“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晨夕披检,靡间寒暑”,展现了他勤勉精诚的学术态度。尽管戴震以考据学大师著称于世,但他本人更为看重的是自己的“义理之学”。他的哲学思想在清末民初时期受到重视,成为近代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先驱。梁启曾赞颂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是以“情感哲学”取代“理性哲学”,这足以显示戴震在哲学领域的深刻见解。

戴震的学术思想对后来中国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弟子如段玉裁、王引之等人都是杰出的文字学家,对清代学术有重大贡献。戴震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前清学者第一人”。

两人回到现实,心中依然充满了对戴震的敬仰和敬意。他们知道,戴震的故事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激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典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