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什么是良缘什么是正缘 > 第15章(第1页)

第15章(第1页)

“我们这些人等得,但义县的百姓还能等吗?”顾君若道:“良田被冲毁,可以重新耕作,堤坝被冲垮,也可以重新修建,甚至县城没了,也可重建,但人一死一走,便再难回来。”

“说到底,义县还是百姓们的义县,只有他们在,义县方有生机,不然他们都死了逃了,这县城成了一座空城,那义县还能是义县吗?”

岳泰沉默。

顾君若道:“我和县君之所以第一个来找岳老爷,是因为知道岳老爷是乡间有名的德善之人,义县的百姓也都念着您的好,我们也知道,与您借粮赈济是为难您。”

“但这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我和县君初来乍到,手无长物,县衙库房空荡荡,除了找您这个德善之人,我们还能求谁呢?”

韩牧忍不住去看顾君若。

顾君若却是面无异色,一脸平常,继续道:“不过我和县君也不会让好人吃太多的亏便是。”

她道:“这部分钱和粮食算县衙所借,义县总是要还的,便是义县还不起,那也还有永安侯府和朝廷呢。”

顾君若笑眯眯的道:“永安侯宠子,必不能看着县君失信于人,家父虽然严厉,但赈济灾县是户部应有之责,他也不会坐视不管的。”

岳泰就顺势问道:“令尊是?”

顾君若身后的小婵就机灵的道:“我家老爷是户部侍郎。”

岳泰就安心了。

他垂下眼眸思考,顾君若说的不错,他世代居于此,能做对义县好的事,他自然愿意做,只是……

岳泰还是有些介意,问道:“县君和夫人为何不去找曾老爷呢?说起来他曾家才是义县第一人。”

韩牧:谁说他不找的,他一会儿就去找。

顾君若却是笑着摇头道:“在我们夫妇二人看来,岳老爷才是义县第一人。”

她道:“我和县君一到义县就听说了,现在县城中的粮价是一百八十文一斗,而义县最大的粮商姚家是曾家的姻亲?”

岳泰精神一振,说起曾家的坏话来,“正是呢,这县中的粮铺,十家便有八家是他姚家和曾家的。”

顾君若就叹气道:“虽说沔州遭了水患,但这里毕竟是鱼米之乡,其他州县的粮食能够快速进来,这粮价怎么就涨得这么离谱呢?”

岳泰深以为然的点头道:“是啊,是啊,而且这粮价是短短一个月时间不到统一上涨的,说什么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但我义县不仅有陆路,水路也多,十天运不进来,难道一个月也运不进来

吗?可见是有心之人操纵。”

顾君若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所以县君很是生气,得知岳老爷一直在开粥棚赈济百姓,才说岳老爷为我们义县第一人。”

岳泰虽然被吹得飘飘然,心情很服帖,但依旧没有昏聩得一口应下韩牧和顾君若的要求,而是略一思索后问道:“县君和夫人打算怎么赈济百姓呢?”

韩牧嘴快,“直接把赈济粮发下去呗,先给他们每人三天的粮食,活下来再说。”

岳泰抽了抽嘴角,“县君心善。”

他扭头问顾君若,“夫人以为呢?”

顾君若温和的道:“县君说的不错,得先让百姓们活下来,安抚住他们,再没有比粮食更好的东西了,所以我们会发给他们赈济粮,然后以工代赈。”

她道:“既然说外面的粮食进不来,那我们便组织百姓清理道路和河道,派人出去联系外面的粮商,以县衙的名义请粮商入内;”

又道:“县城被冲垮的房屋和街道也要修理,堤坝需要重建,这些都需要人工,正好以工代赈。”

“百姓有了活路,自然安定,到时义县便能够恢复生机了,”顾君若笑道:“此事若成,岳家当为一大功。”

她扭头和韩牧道:“到时候县君应该为岳家和陛下请一块积善之家的牌匾。”

他到时可以申请,只怕皇帝不会答应啊。

韩牧昧着良心和岳泰点头,“没问题。”

岳泰沉吟来沉吟去,既想答应,又怕俩人是在画大饼,还在迟疑呢,坐在一旁的岳景和直接点头道:“好,你们要借多少粮食?”

岳泰忍不住扭头看他儿子,“景和!”

岳景和一脸清淡的道:“父亲,我记得家中还有些陈粮,大家节俭些,总能帮助县君一些。”

当着外人的面岳泰不好反驳岳景和,而且他本人也很心动,因此点头问韩牧,“不知大人想要借多少粮食?”

那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韩牧不由去看顾君若。

顾君若狮子大开口,“一万石。”

活泼县令

一万石是不可能的,别说岳泰拿不出这么多粮食,就是能拿得出,他也不可能给。

这个时候,粮食比金银还要贵重。

他宁愿借他们钱,也不愿意借他们粮食。

最后双方讨价还价,岳泰答应借给他们两千石粮食和三千两银子,而且是分期给的。

第二天会给县衙运去一千石粮食和三千两银子,剩下的一千石粮食还得等。

拿了钱,他们怎么买粮食,买到多少就是他们的事了,反正最后还给他的时候,还钱就行。

不错,岳泰也不是傻子,真的借给他们粮食,又收回粮食。

他今天借出去的是银子和粮食,以后收回来的全都是银子,这次出借的粮食售价全部按照现在城中的市价。

两千石粮食,以现在一斗一百八十文的价格换算成银子,将来县衙还回来,哪怕粮价低到十文钱一斗了,他们岳家收的也是现在算出来的钱,而不是粮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