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孔谦咳血沉声道:“【周书】有明文记载,皆为女祸靡乱国祚,纣王和幽王受美色蒙蔽,乃是不争的事实!我先祖受大义驱使,实乃弃暗投明之举!”
“好一个弃暗投明!”
许尚深吸一口气,道:“那我们就来仔细谈一谈【大义】好了!”
孔谦:“……”
许尚不想争辩女祸的真真假假。
因为他有更好的进攻方向。
大义……
你曲阜孔氏当真有大义吗?
“纵观春秋大义者,当属介子推,豫让,陈婴,屈原。”
许尚声震八方的道:“介子推割肉侍主,事后摒利从义,隐于深山,晋文公重耳听信小人谗言,使介子推惨遭烧山之害,故得寒食节(清明节)。”
“豫让秉承士为知己者死,践行大义,吞炭涂漆,两刺赵襄子,事败持剑刺衣以明志,后殉节矣。”
“程婴忍辱负重,以亲子之命,换得旧主血脉延续,最终奉主得报大仇,又自杀明志……生前屈辱图存十数年,都只为忠义二字!”
“再论屈原一心只为故国尽忠,然而楚怀王听信小人之言,竟将屈原放逐贬责放逐,于是屈原自投汨罗江,先行为故国殉葬!”
……
忠君报国。
自古便为大义!
介子推、豫让、程婴和屈原践行大义的方式各有不同!
却都是明志高节!
介子推在晋文君重耳最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哪怕割肉侍主,他也义无反顾。
豫让秉承士为知己者死,吞炭涂漆,自毁音容,一心为旧主报仇雪恨。最后虽未成,却也尽了忠君之志。
程婴则是用屈辱图存的方式,彰显了自身的忠义……也正应了那句话,有时候活着比死要难的多。
屈原就不用说了,端午节的盛传者,其忠国之名,早已亘古流传。
“那么问题来了,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你曲阜孔氏可有一人肩挑大义之名?”
许尚幽幽的反讽道:“答案是没有,一个都没有……甚至你曲阜孔氏就连故国是哪个,估计都分不清!因为你们背商、离宋、忘鲁,仇楚!”
孔氏先祖背叛了商朝。
周成王封其于宋。
奈何。
宋国内乱,孔父嘉被杀,孔氏一族只能卷铺盖跑路。
孔防叔至鲁,带领族人成为了鲁国人。
后楚灭鲁。
曲阜孔氏又成了名义上的楚人。
直至大秦一统九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皆为秦人!
“咳……”
孔谦猛然捂嘴,身躯剧颤!
“那是因为我曲阜孔氏始终忠于华夏正统,忠于人间正道,今日老朽死谏诤秦,便是要肩挑大义之名!”
春秋战国五百余年。
孔氏一族确实没有大义加身者!
但……
从今以后就有了!
孔谦认为他能够以一己之力担之!
“哈哈哈!是吗?”
许尚从车窗扔出一则竹简,他道:“孔谦,这是薛郡郡守对你孔氏族人的审讯详情……怎么?你曲阜孔氏践行大义,为何还要我大秦前任三公尉缭子出面鞭策?”
“东郡士卿可以死,项氏一族也可以死,为何你曲阜孔氏就不能死了?”
“尉缭子的这几句话说的可真对啊!”
“纣王愿以身献祭诸神,拯救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