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菜、炝锅、炖煮、调味。
这道菜学不会还要坚持,厨房就是你丧命的地方,这道菜学会了,厨房就算是你保命的一个工具了。
先,按照路小雨的饭量,二两面足够了,把面倒进小盆里,先试探性地倒一点水,用手拨面,等面全部把水吸干,看看还有多少面,再一点点地倒水,直到面全都成疙瘩状。
这个操作,在理科的实验室里,叫少量多次。
葱蒜香菜切蓉,小青菜掰开,放在一边。
东北疙瘩汤的灵魂,西红柿,也要切块。
拿出大铁锅,起火。
锅要冒烟,改中火,倒油润锅,再倒回油缸。
东北大部分人家都是用大陶瓷缸子装油,所以这种热锅凉油的操作比用油瓶更容易。
再倒些凉油进锅,两颗鸡蛋朝着锅边一砸,滑进铁锅。
此刻,千万当心,千万当心,路小雨此时正穿着长袖,经验来的有些费烫伤膏。
路小雨比较喜欢煎蛋,原因很简单,比卧鸡蛋容易太多了。
鸡蛋两面煎黄时,葱蒜倒进去,然后把西红柿也扔进去,用铲子砸到西红柿没了柿样,倒水。
中间要略等一会儿,路小雨在搜集厨房里的调味料。
要想疙瘩汤好吃,一个基本的原理就是—有啥放啥。
这是打工时路小雨的经验,但是,不能带到老娘的厨房。
老太太的厨房,讲究的就是一个我可以不吃,但是我不能没有,看见藏在橱柜深处迷迭香咖喱海盐胡椒这种高级货色已经快被灰尘淹没的情景。
路小雨觉得,
老太太可能自己都忘了家里还有这些玩意儿。
关上橱柜门,还是挑些自己当年用过的调料吧,
酱油、耗油、香油,
醋、味精、盐,
下雨这种略微寒气入侵的时候,灵魂的胡椒应该多放一点。
锅里的水慢慢沸腾,拿起面疙瘩,一点一点绕着锅慢慢地下进锅里。
不能快,不能一个地方一股脑倒,这样瞬间进入热水的面疙瘩会粘连在一起。
已经粉红的汤汁慢慢变的浓稠起来,把小青菜扔进去。
应该也是来自五块钱的馈赠。
拿着铲子慢慢地搅拌,火不能开的太大,否则容易糊锅。
趁着这个机会,下调料。
当汤汁变成了慢慢吞吐小泡的状态,就可以捞进碗里。
这个时候依旧要小心,
水的沸点是一百度,
面汤不是,
面汤的温度远远高于水沸腾的温度。
面汤属于混合物,并非纯水,如果认为和水一样。
想什么呢?
水沸腾的时候,也要小心啊,就算比水温度低,那也不能不小心啊。
盛到碗里的疙瘩汤,被两块巨大的煎蛋遮住了容颜。
掀开煎蛋,一股热气铺面。
拿出自己的b小风扇,
嗡
用勺子挑起已经略微变干的表面,让下面还顽固不化的疙瘩们统统缴械投降。
随着温度的降低,疙瘩汤的流动性也开始变差,当勺子搅拌的时候,已经不能顺利流淌了,那就算可以吃了。
一大勺下去。
x,烫。
喜欢东北美食日记请大家收藏:dududu东北美食日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