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 一高效统一的机构设置(第1页)

一高效统一的机构设置(第1页)

第五章

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复制

一、高效统一的机构设置

在电影厂机构设置方面,袁牧之还是有着一定的经验的。早在上海时期,他就熟悉几个电影公司的内部运作机制,后来到苏联期间,也对电影厂进行过详细的考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1946年到1955年,电影厂先后进行了五次比较大的组织机构调整,最终形成了一个高效统一的管理体系,为日后国内其他电影厂的组织机构框架设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舒群出任厂长。在此前后,舒群在时任总顾问袁牧之的协助下,带领大家就电影厂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多次研讨。当年年底,舒群调任其他工作岗位,袁牧之出任厂长,吴印咸、张辛实出任副厂长,田方出任秘书长。

在多次商量后,袁牧之等人最终确定,在厂长室下设“二部三室一委一团一班一社”,共十八个科(组、厂),以此统领电影厂的全部工作。这是第一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

“二部”即技术部和管理部。技术部由马守清任部长,于彦夫任副部长,下设摄影科、录音科、美工科、洗印科、剧务科、巡演科六个科;管理部由江浩任部长,钱筱璋任副部长,下设供给科、会计科、发行科、庶务科、机械工厂、印刷工厂四科二厂。

“三室”即研究室

、编导室和秘书室。研究室由许珂任主任,马寻任副主任,下设技术研究组和艺术研究组;编导室由陈波儿任副主任,主持工作;秘书室由李芒任秘书,下设文书科、人事科、图书馆和一个办事处。

“一委”是指编委会,由严文井任主任。

“一团”是指文工团,由于蓝任团长,袁乃晨任副团长。

“一班”是指警卫班,由戴玉田任班长。

“一社”是指合作社,由刘仕鉴任主任。

袁牧之本人是艺术家出身,在独立的电影创作中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电影厂的建设中,他更希望发挥更多人的智慧和力量。1948年3月,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电影厂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制度。管理委员会由袁牧之、吴印咸、田方、陈波儿、何士德、许珂、王滨、钱筱璋和伊琳九人组成。后来,随着西北电影工学队和东北文工一团的加入,委员会又增加了钟敬之和沙蒙二人。与此同时,根据在工作实践中得出的经验,特别是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大家觉得,电影厂需要增设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电影创作。在这样的背景下,1948年9月,电影厂对组织机构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调整。此次调整,艺术处的设立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第二次较大规模的机构调整。

总体看,这次调整主要是体现电影厂管理委

员会的作用,在管理委员会下设“三处一室”,形成了“三处一室二十四个科(组、班、公司)”的机构设置。

“三处”是指艺术处、制作处、管理处。艺术处由陈波儿任处长,钟敬之任副处长,下设编导组、新闻片组、音乐组、演员组、翻版组、宣传科、训练班;制作处由罗光达任处长,周丛初任副处长,下设摄影科、洗印科、剪接科、录音科、美工科、照相科、修理科、化学研究室;管理处由何文今任处长,张可奋任副处长,下设总务科、资材科、会计科、剧务科、发行科、放映科。

“一室”是指秘书室,由许珂任主任,王紫非任副主任,下设秘书科、干部科。

1949年3月东影厂欢送袁牧之同志进关主持全国电影工作

此外,电影厂还专门成立了东北影片经理公司,负责电影的发行,由白晞任经理,潘今席为副经理。

机构设置的科学和完善,让电影厂的各项工作均不同程度取得了进步,特别是在电影的创作和生产方面,突飞猛进。

1949年,袁牧之和陈波儿调北平工作,当年10月,电影厂又对管理委员会做了调整,形成了在管委员的集体决策和厂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的领导格局。而管理委员会也从参加人员方面得到了完善和提高。从事行政和艺术管理的吴印咸、张辛实、周从初、苏云、何文今、王紫非、徐

徐、马骥等位列其中;从事党的领导工作的袁小平、白大方位列其中;从事电影拍摄和创作的导演沙蒙、许珂、冯白鲁、伊明、干学伟、凌子风、翟强位列其中;从事其他工作的职工代表刘西林、冯洪臣、杨凤英、张琪、葛炎、颜地、范秀兰、杨群位列其中。

以管理委员会的调整为核心,电影厂对部门的设置进行了建厂以来的第三次较大规模的增减。在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增设电影局制作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同时,把一些相似或相近的部门合并,秘书室和管理处合并,成立厂长办公室,由何文今任主任,王紫非任副主任,把秘书、干部、宣传、审计、会计、资材、总务全部归入办公室。增设制片调度室。把化学研究室改为化学工厂,把修理科改为机械厂。#pageNote#0这是第三次组织机构的大规模调整。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1950年2月初,电影厂根据实际需要着手进行第四次组织机构调整。这次调整的一个根本原则是“简化”。

在机构设置中,继续保留工厂管理委员会,设立制作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取消厂长办公室。下设制作处、行政处、化学工厂、机械工厂。对于故事片的摄制和电影译制工作,由厂长直接领导。其中,制作处由张辛实兼任处长,苏云为副处长,下设剧务、洗印、美工、录音、摄影、音乐、演员和翻

译片八个科,同时代管影片资料室。行政处由何文今任处长,王紫非任副处长,下设总务、人事、会计、资材和审计五个科。化学工厂由苏云兼厂长,机械工厂由彭虹任厂长。

1955年2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电影厂正式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工作的需要,当年3月,又对组织机构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在这次调整中,管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被取消,只保留艺术委员会。制作处、行政处被撤销,设立了生产处、技术处和编辑处。生产处由王瑞麟任处长,技术处由苏云任处长,编辑处由胡苏任处长。此时的长影,还有1954年成立的演员剧团,以及在1955年8月成立的长影乐团。

至此,电影厂的组织机构基本框定,日后《英雄儿女》《上甘岭》《平原游击队》等一部又一部经典电影,就是在这样的机构设置下完成立项、拍摄和发行的。而这一机构框架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的其他电影厂。

电影《上甘岭》道具(军用电话)、镜头剧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