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桥白天奔忙,平时顶多回来打个照面,晚上住在公司“办公室”。老张嫉妒儿子多天了,还得为他解释:“他这几天,跟高老师测试软件。他那个朋友安迪准备走了,又要陪一陪。哦,妈,昨晚他叫我交给你一个信封。”
叫过第一声妈,越叫越自然。
老张匆匆进房间,拿出一只厚厚的大信封。沈如梓开封口看一眼,微笑向夫妻俩招手说:“你们跟我来。”
吕冬梅挪脚望丈夫,她这个媳妇当的战战兢兢。到港九后,理解老公为什么叫婆婆“反动派”了。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什么,颜色、式样通通过问,连头怎么梳也干涉。只要不做工,半强迫的要求涂脂抹粉,否则不准出门。因此,她最害怕和婆婆单独相处。老公在旁,婆婆没那么过分。
“怎么啦,妈?”老张也莫名其妙,进了老娘的房间,随手关上门。
“你没看里头的东西?”
“我、我忘记看了。”
老张摸头憨笑。昨晚老婆出院回家,问题多多,他是没空看。沈如梓抖动信封,一大堆纸片掉到床垫上,纸片印有文字,英文比中文多。
“妈,这是什么?”老张庆幸没看,看也白看。
“股票。”沈如梓笑盈盈说,“一百万股票,我叫桥生买的。”
“啊!”吕冬梅又惊叫,“妈,新房头款交五十几万,又买一百万股票,公司没钱进货了?”她回家一夜,对家里的变化提心吊胆。一个问题刚获答案,下一个问题又来。
“上礼拜,我和桥生卖掉这套房子。还清贷款剩下的钱,换成这些股票。”
沈如梓平静解释说:“如果桥生的预测准确,年底卖掉股票就有二百万,到时,新房的贷款解决大半了。”
老人家是想让大家安心住进新居,老张却不想再靠老娘,说道:“妈,这是你的钱,股票挣钱也是你的。新房贷款我和桥生负责,你不用担心。”几百万“战利款”在手,他底气十足。
沈如梓说:“什么我的你的?我哪天死了……”
“妈!”老张夫妻异口同声打断禁忌词,今天可是黄道吉日。
国内国外各种因素影响,港九房价低靡了两年,今年逐渐抬头,张桥同样有所研究。不过,选择买房而不是租房,他根本不考虑先知先觉,最要紧是家人尽快脱离蜗居。反正在港九买房亏不了,至少到2o19房价翻五倍无压力,这是作弊投资。
港九买房付可以低到5%,银行贷款则可以高到房款的95%。不怕你买,就怕你不敢买。贷款容易,前提是还的起。否则,就是过把瘾,送利息送房给银行,蜗居也没有了。这是张桥家里面临的问题,俨然一次豪赌。
“一年挣五百万,真敢开口啊,你的好儿子!”
“啊……唉,他说不挣五百万不如炒股。”
“你做老子的,就相信他了?”
“电脑他很内行,又请港大老师做技术员,连鬼佬也帮他跑上跑下。我、我不大懂,就是见他做的蛮有样子的。”
“这个混小子,做什么买卖不好,非要做谁也不懂的电脑?”
二十郎当的毛头小子,砸二百多万进内地,家里人插不上手,只能干瞪眼。电脑实在高冷,九一年港九街头,问十个人有一个讲的清,那是撞彩了。
沈如梓难受在于,沈家一堆“精英”,竟也没人说得出所以然,只会一个劲夸赞“电脑是高科技潮流”。
而张桥更绝了,筹备公司这些天,左手一个港大“海归”博士,右手一个名校毕业的洋人富家公子。
做出十足的派头,别说唬住老张,老太太多次想干预,都担心闹出国际笑话。
“照我说,还是炒股把稳,桥生炒股不是挣大钱了?”吕冬梅弱弱插话。
沈如梓和老张母子对望一眼,表情纠结。
“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
沈如梓苦笑,看向儿媳妇唉声叹气,“唉,算了!反正是桥生挣的钱,就让他折腾去吧!唉,真不知道你生了个什么儿子?”
吕冬梅不敢回嘴,大儿子从小是她的骄傲。住一趟医院回来,家里一夜暴富,全因大儿子来港。现在大儿子又要做听也没听说过的生意,她是既喜又忧。
“妈,你的东西我们先搬上车,不用等桥生。”
老张放手给儿子,并不希望老娘干涉。今天重要是搬家,他一刻不想呆在这个像挤油渣的地方。新居那边几乎样样重新配置,没多少东西可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