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尚认为……
本源道和规律道,显然是后者更加符合逻辑的范畴标准。
用本源道进行牵强附会。
其实是有些脱题的。
但黄石公和应曜也确实勉强圆了回来,所以还算成功。
而许尚要的肯定就不只是成功了。
他必须要让北冥大师梅开二度式的眼前一亮。
“所谓【规律道】便是把有无相生扩展一下,变成有无相乘,虚实相生。”
许尚开始侃侃而谈“正所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凡事皆有两面,两面皆可谓之为【名】。”
“【名】者,便是我们的共识概念,竹简,刻刀,桌椅,茶几……这些都是【名】。”
“我们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在不断的学习,说白了便是接受【名】的过程。”
“当我们内心中的【名】,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意味着我们成长了。”
“直至有一天,我们现熟悉的【名】,往往都伴随着有无相生的逻辑概念。”
“就像这杯中本身有个空,在斟满浊酒以后,这个空就被无了。”
“亦如方才,世人皆道,想要维持心境巅峰,唯有出世才是最佳选择。”
“然而我的【吾心光明说】一出,入世亦可借助世事磨练心境,甚至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便是过往的【名】,被新的【名】给替代了……是以有无相乘,虚实相生,方为觉悟也。”
……
有无相生的逻辑基础。
奠定出了反者道之动的理念。
还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这三者都是同样的逻辑本质。
所以。
许尚开解起来,完全就是不假思索。
因为这些知识点,他在齐地稷下学宫的时候,就已经想过一遍了。
于是。
待许尚稍微缓了口气,便接着述说起来“综上,我认为的道之逻辑起点,就是有无相生。”
“至于大概的逻辑顺序,应当是【有】、【无】、【名】、【玄】……【道】!”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有无,皆属名者,相生、相乘、相增的过程,皆为玄。”
“直至我们不断的觉悟,不断打破心中的名,并感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进而现这个世界的万物皆不可名状,只是我们心中予之的定义概念罢了。”
“遂,我们要格物致知,穷尽天理,然后现世界运行的本来规律,这……便是【规律道】!”
……
有、无、名、玄、道。
前四者相辅相成。
不断衍生。
方有可能达成……道。
因此。
许尚给出的答案就非常明确了。
刚刚他们一再提及的有无相生,其实就是道之逻辑起点。
如果想要达成逻辑闭环,即合道。
就得不断的觉悟,探究天理,摸索世界本来的规律。
尔后。
安全能够根据规律道办事的人,我们称之为……神!
许尚一直以来的目标,斗破在朝着这个方向进行靠拢。
他不仅要进行世俗意义的封圣。
更要成为自己心中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