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不过可能是漏看,也可能此处道观建得不起眼,还得实地勘查才能下定论。
深吸了口气,寇淮背着剑匣,拎着行李,扛着小徒弟,一点也不妨碍他下山路上健步如飞。
在村口,一老丈倚着树干,吧嗒吧嗒,抽着一杆旱烟。
寇淮一眼认出,老丈背后是一株古桃树,看着树干粗壮程度,少说也有百来年份,地表裸露在外的根系虬结盘绕,树顶浓荫蔽日,飒飒而响。
先向老丈作揖,寇淮才问话:“请问老丈,村中可有道观?”
放下手中的旱烟袋,老丈弓着背,凑近看了看来人。
他年轻时出外闯荡,也是见过些世面的,见来人双手合抱,结了个太极阴阳印,认出这是常见的道家揖礼,便有些讶然。
老丈点点头,打量着这对外来客,“道观的是有的,只是……”
话语中藏着未尽之意。
老丈年岁大了,便喊来了家中健壮儿郎,前去给寇淮他们带路。
寇淮要坐镇的道观,因是方圆百里内的村子出资共建的,道观选址并未坐落在这处村庄。
不过距离也不算远,步行大概也就一刻钟左右。
当晚霞渐隐,倦鸟归林时。
终于抵达了道观。
看着眼前这座破败的道观,门前匾额歪斜着,要掉不掉的,看着甚是危险,俨然是座危房啊!
孟姚仰头,从积满灰尘、字迹模糊的牌匾上,艰难辨认出三字。
——坐忘观。
直到此时。
师徒俩可算是明白了
,老丈那未尽之言,到底是有多含蓄隐约了。
山林青翠,景色清幽,倒是个风水宝地。
想当初,这道观初落成,也曾香火鼎盛,方圆百里信众,翻山越岭,前来烧香祷告,求符问水,可谓是盛极一时。
直至半年前,观主年迈去世,道观没了人打理经营,继任道观人选,又迟迟未定,这地方空旷了许久,渐无人烟,便也没落了。
见疑似继任观主的年轻郎君,站在道观前默然不语,领路的憨厚青年,略有些羞赫。
他赶忙解释一番,又给寇淮打气道:“如今能迎来新的观主,这地方定是能重现盛况。”
师徒俩面面相觑:“……”
这任务很有挑战性啊!
“那便进去看看吧。”最终寇淮开口了。
推开那扇虚掩着的门,三人提着灯,迈过门槛,往里头走去。
一进门,入眼便是一座四方鼎香炉,里头插满燃尽的香烛,如今只剩细木柄隐在香灰堆中。
院内杂草丛生,蛛丝网挂在墙角,实在是不好落脚,寇淮借了灯笼,伸手往里照了照。
隐约可见,三清殿中,供奉着高大的三清道祖像,正殿两侧还修有左右配殿,若按规矩,便是左配殿供奉着文昌,右配殿供奉着财神。
一条青石板路,隐没在草丛中,向正殿延伸着。
听憨厚青年介绍,这道观是按照二进宅院的规格修建的,宽阔的正殿后头,还有一处灰瓦房屋,青砖堆砌而成,那是提供给观
主歇息的地方。
抬头看了眼天色,夜色渐深。
这道观瞧起来破落不堪,眼下也没时间去修缮打扫的,实在不宜住人,想了想,寇淮退了出来。
三人又重新来到道观门口。
观前一株古椿树,合抱之粗,古意盎然,只是谁也没心思欣赏。
寇淮摸了摸鼻子,对着孟姚打着商量:“小徒弟,我们今晚能否借宿,一会儿就要看你的发挥了。”
孟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