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源于我国东北,传说是宇文鲜卑的一支。兴起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居住在潢水之南(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黄龙以北(今辽宁朝阳),分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日连、匹絜、黎、吐六于八部。
唐初,契丹形成了以大贺氏为主的部落联盟,曾臣服于漠北突厥汗国。贞观二年(628年),突厥势微,酋长大贺摩会率所部背弃突厥,归附唐朝。
贞观三年(629年),太宗在契丹聚居地设松漠都督府(今赤峰、通辽一带),任命当时的契丹酋长大贺窟哥为任都督,赐李姓,即李窟哥。
此后契丹一直是大唐管下顺民,还曾出兵协助大唐东征高句丽。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大舅哥孙万荣不堪边将压迫,率众起兵作乱,攻陷营州,杀死了东夷大都护兼营州都督赵文翙。又先后三次大败前来进讨的唐军,名将王孝杰在东峡石谷遇伏坠崖身亡。
神功元年(697年)五月,唐军在后突厥配合下,扑灭叛乱,李尽忠病故,孙万荣为部下所杀,余众归附重新强盛起来的后突厥汗国。
玄宗继位,唐军想征服契丹,重新恢复营州建制。分别于先天元年(712年)、开元二年(714年)两次兵进讨,均遭惨败。就连多次大胜突厥、吐蕃的名将薛讷也败下阵来。
契丹的作战方式与突厥、吐蕃不同,他们善于依托山地打伏击,战斗力极为强悍。
开元四年(716年),后突厥可汗默啜被杀,失去依靠的契丹王李失活与奚王李大酺率部降唐。
玄宗援引贞观做法,加封李失活为松漠郡王、左金吾大将军兼松漠都督,其所属八大部酋长分任刺史。
开元五年(717年),大唐重建营州。
开元六年(718年)五月,李失活病故,弟弟李娑固继任。
大贺氏历经百余年的展演变,实力大不如前,牙官可突干浮出水面!
可突干出自契丹的另一核心部族遥辇氏,祖辈均为契丹权贵。他通过门荫入仕,打起仗来勇悍绝伦,在强者为尊的契丹部落中深得人心。
李娑固忌惮可突干,想将他除去。可突干先下手为强,于开元八年(72o年)十一月兵击败李娑固。
李娑固逃往营州,在大唐安东都护薛泰及奚王李大酺加持下卷土重来。可突干奋勇迎击,生擒安东都护薛泰,击杀李娑固、李大酺,彻底掌控了契丹。
可能是觉得时机尚未成熟,可突干并没有自己称王,而是主动向大唐请罪,先后拥立大贺氏的李郁干、李吐干、李邵固为主,自己躲在幕后操纵指挥。
对于这位契丹枭雄,玄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折腾,你拥立谁我就册封谁为松漠都督,双方倒也相安无事。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开元十七年(1o36年),终因一件看似不大的小事,激怒了可突干。
这一年,可突干奉李邵固之命前往长安朝贡。可突干能来,至少说明他对大唐是认同的。对大唐来讲,这是一次难得的加恩于他、让其听命于唐的好机会。
可当时的宰相李元纮一向自诩清高,哪里有这个格局与眼光,对可突干表现的极为轻视无礼,言谈举止间透露着你就是一蛮夷的不屑。
尚书左丞张说见到这种情形,叹惜着对人说:“奚和契丹一定会反!可突干狡猾狠辣,把持契丹已经很久,人心全都依附于他。这下伤了他的心,他不会再来了。”
果不出其然,怀恨在心的可突干返回契丹,越想越气,遂于开元十八年(73o年)五月,悍然动兵变,杀死了松漠都督李绍固,拥立遥辇氏酋长屈烈为王,率领部落并裹挟奚族部众叛唐,归附后突厥。
奚王李鲁苏及李邵固的妻子陈氏逃出,投奔大唐。
此事影响极大,标志着由大唐扶持近百年的大贺氏倒台!对玄宗来讲,无疑是件极没面子的事。
玄宗立即做出反应,诏令幽州长史赵含章前往讨伐,又派中书舍人裴宽、给事中薛侃从关内、河东、河南、河北四道征募勇士。
就在大唐调整部署之际,契丹主动向驻扎营州的平卢军起进攻,先锋使乌承玼出战,在捺禄山(今辽宁朝阳市境)击败契丹。
乌承玼是张掖人,羌族,与堂兄乌承恩同为平卢军先锋。两人因作战勇猛、战功卓着,并称“辕门二龙”。
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玄宗委任曾大破吐蕃的宗室名将信安王李袆为帅,户部侍郎裴耀卿为副总管,指挥调度各部大军攻打奚、契丹。
二月份,李袆抵达前线,与幽州节度使赵含章分路进击。
赵含章在途中遭遇契丹,正要兵攻打,契丹望风而逃。赵含章指挥部众追击,乌承玼拦住他说:“奚与契丹是两大劲敌,不会轻易败退,一定是想引诱我。我们应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赵含章不听,纵兵穷追,在白山遭遇契丹伏击,被打的大败。幸亏乌承玼从赵含章右路起进攻,这才击退了契丹。
而李袆不愧宗室名将,一番激烈战斗,大破奚与契丹联军,可突干远遁,余众逃入山谷藏匿。
奚族酋长李诗琐高率五千部众归降,玄宗册封他为归义王,将他及部众安置在幽州境内。
李袆凯旋班师,获封开府仪同三司,享受宰相待遇。
六月份,玄宗让裴耀卿从国库支取二十万匹上好绢,赏赐前方将士,以及归降的奚族将领。
裴耀卿担心押送如此贵重的货物,沿途遭到抢掠。便在朝廷预定的出日期前开拔,分成多路同时进,不到一天安全抵达幽州,并完成交接。突厥、室韦果然如期赶来,无功而返。
赵含章贪念大,侵吞大量财物。事,被押送长安痛打一顿,流放瀼州而死。
这一战唐军虽然获胜,但并未伤及契丹元气。唐军撤回不久,可突干重回故地,不断袭扰大唐边境。
玄宗派薛楚玉出任幽州节度使,薛楚玉与薛讷同为名将薛仁贵之子。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闰五月,薛楚玉派副总管郭英杰率一万精锐,带着归降的奚族军队进击契丹,屯驻于榆关外(今河北山海关境)。
可突干联合后突厥迎战,奚族军队鼠两端,临阵逃脱。唐军随之陷入重围,郭英杰阵亡。剩下的六千唐军兀自力战不休,契丹人拿着郭英杰级劝降,竟无一人肯降,全部悲壮战死!
这种宁死不降的血性,在高宗以后的对外战争中极少见到,说明了唐军将士对开元盛世的高度认同,以及对大唐荣誉的誓死扞卫。
曾经那支横扫天下、铁血无敌的唐军涅盘重归!
薛楚玉坐罪免官,不知所终。他有个儿子叫薛嵩,后来做了昭义军节度使,跟随安禄山反唐。安禄山被灭,他又重新归顺大唐,成为割据河朔的强藩。
玄宗考虑幽州节制十六州,地位过于重要,思来想去把陇右节度使张守珪调整为幽州节度使。
有了名将加持,唐与契丹的斗争形势立即向着有利于大唐的方向转变,不可一世的可突干末日降临!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六月,张守珪大败契丹,遣使向朝廷报捷。之后,又屡次击败契丹。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十二月,在张守珪的持续打压下,可突干困窘不堪,被迫向大唐请降。
张守珪委派官员王悔前往安抚,王悔抵达可突干大本营。契丹上下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只是将部落向西北方向稍稍调整了一下做做样子,并派人勾结后突厥,企图杀掉王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