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之间的中华田园犬有大小、形态的差异,但它们都有共同的主要特点。
有些地方差异是很大的,且其自由繁殖遗传不稳定,所以不同地方的土狗就产生许多地方特色。
头部:头部特征更加接近于其祖先狼的外貌,嘴尖,嘴短,额平。
耳朵:耳位高,耳小且直立或半直立,半直立的耳朵是向头部正前方半下垂。(不同于其它一些犬种耳朵大且耳朵向头部两边全塌下去)
尾巴:尾巴向上翘起,特别在行走时会高高翘起,以金钱尾和镰刀尾为主。(明显不同于大多西洋犬种较直且下垂的尾部)
后腿:当站立静止时,后腿明显很平直并垂直于地面,踝关节弯曲不明显。(特别是与大多西洋犬种弯曲的后腿踝关节相比更是明显)
毛:棕毛为主,毛质粗,容易保持干净。颜色黄、白、黑、杂色都有。
尾:尾巴向上翘起;
体形:身体匀称而紧凑;中等大小,身长与肩高比约成1:1,加上后腿平直并几乎垂直于地面使整个身体成正方形。
柴犬近亲:中型犬,跟柴犬相似,黄色外体,白色脸部,耳朵竖起,适合纯种狗配种生育后代。
中华田园犬是肉食动物,所以在喂养时,需要在饲料中配制较多的动物蛋白,肉食,辅以素食成分,以保证狗的正常育和健康。
有时也吃草,但吃得很少,偶尔也吐掉,狗吃草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为了清胃,主要因狗的肠胃结构独特。
狗的胃很大,约占腹腔的23,而肠子却很短,约占腹腔的13,所以狗基本上是用胃来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容易消化肉类食物,不易消化像树叶、草等有“筋”的东西。虽然犬属于食肉动物,但生存艰难时犬可以依靠蔬菜和谷物这类食物活下去。
中华田园犬也与其他犬类一样有食粪习性,即以人类和自身粪便为食的习性。
有研究表明,狗在上万年的驯化进程中与人类相处而习得这一习性,这是早期人类社会食物匮乏时期狗不得不接受粪便作为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有看法认为这是狗在食物不足、营养不良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或者患有寄生虫病情况下的病态表现。补充微量元素时也能减少此行为。
等级制度:其在群居时,也有“等级制度”。
建立这样的秩序可以保持整个群体的稳定,减少因为食物、生存空间和异性的争夺而引起的恶斗和战争。
睡前转圈:卧下前,总在周围转一转,确定无危险后,才会安心睡觉。
喜欢被抚摸之处:肚皮、背部喜欢被人爱抚。
对陌生人的态度:对陌生人的行为准则是根据自己视线的高度来判断对手的强弱。
撒尿标记:狼用尿液标记“领地、吸引异性、或做路标”。
从狼演化的狗也遗传着祖先这种习性。
领地意识:具有领地习性,自己占有一定范围,并加以保护,不让其他动物侵入。
它们利用肛门腺分泌物使粪便具有特殊气味,趾间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用后肢在地上抓画,作为领地记号。
中华田园犬一直不被重视,长期以来都近乎自然选择,自由繁殖,因特殊的历史人文因素导致中华田园犬数量在急剧减少。
又因为如今大量外来犬种的引入,外来犬种的绚丽的外表以及名贵的血统使中华田园犬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且外来物种的自由放养导致其与散养的田园犬杂交,又使中华田园犬血统的纯正面临威胁。
健康的犬,都活泼可爱,精神抖擞,行动灵活,双目有神,两耳常随着声音而转动,即使是睡觉时,也始终保持警觉状态,听到一点细微的动静,就竖耳侧听,双眼盯视有动静的方向,表示出非常机灵的精神状态。
若犬出现双目无神或半闭,不愿活动,喜静卧不动,两耳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或无反应,神情淡漠,甚至呈昏睡状态,这些都属神经抑制状态,称为精神沉郁或昏迷。
有的病犬表现兴奋不安,室内室外到处乱跑,惊恐,高声尖叫,常无目的走动,转圈,甚至乱咬各种物品等,这样的精神状态称为精神兴奋或狂躁。
如何挑选
如觉它们外型大致相同的话,最得我们欢心的当然是那头自动前来摇头摆尾,缠脚舐手的家伙了。
不过,如果你选中它的话,可能迟些又会觉它难以治服,令初养狗儿的你手足无措。
相反最初那头躲在后面鬼鬼祟祟的怕羞鬼,尽管多数欠缺吸引力,但却可能是重视宁静生活人士的良伴。
濒临消失情况
纯种中华田园犬(黄狗、柴狗),2o世纪守家护院比较普遍比较多,由于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量引进国外犬只,导致纯种中华田园犬不受重视,后来急剧减少,然后大部分纯种中华田园犬流落街头遭到打狗队等不喜土狗之人唾弃。
一些国外犬、凶猛恶犬引的咬人事件,通常都被扣在土狗头上,导致土狗声名狼藉,甚至成为禁养犬,对于中华田园犬的处境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更有些不负责的狗主人,随意放养外国犬,导致狗杂交,一步一步繁衍成串串狗,混血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