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件榨汁机器,则在不久之前就上报给了教廷,教廷对这件机器的态度很是满意,甚至还有种过分的热情,要求在几年内将这件机器大力推广到各地的修道院中。
可见教廷的修士早就苦古法酿造已久。
而安东尼奥作为这件葡萄榨汁机的发明者,自然也受到了教会的奖励,教会不仅奖励了他几匹精美的布料,还单独为他发了奖金和表彰令,甚至将他的发明和名字都正式写进了教会的记录中。
不过,安东尼奥虽然高兴于教会的大方奖励,却对自己的身后名有点担忧,后世的营销号们八成会以“脚踩葡萄的终结者”之类的标题来用他博人眼球,他但愿自己这辈子的名声别和老坛酸菜版葡萄酒捆绑在一起脱不开关系。
终于解决了葡萄酒的大问题,安东尼奥十分满意,不光感谢了一番约书亚的帮助,还将自己奖金的一部分分出来交给木匠,说这是他应得的奖励。
这位上了年纪的木匠喜出望外感激不已,他只是做到了这个时代的仆从所遵守的本分而已,哪里想到自己还能得到赏赐,他卑躬屈膝地感激着安东尼奥的仁慈和慷慨,甚至都要差点要跪下感激他了。
这让安东尼奥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还是难以接受这个时代的等级观念,哪怕以约书亚的家庭环境,他对待手下的仆人已经是这个时代难得仁慈慷慨的主人了,但他的慷慨和仁慈,始终是贵族式的善良,并不能改变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事实。
不过,约书亚确实是个善良的好人,他不仅在随后又单独给木匠出了一份奖励,还告诉安东尼奥,如果他还有什么想做东西的需求,都可以交给这个木匠。
这也是让木匠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赏赐。
安东尼奥想了想,又看了约书亚一眼,他心里有个大胆的想法,这会在约书亚面前暴露出他更多的异常。
但是,安东尼奥无声勾唇,但是约书亚,确实是个能够保守秘密,并且总是对他的异常和离经叛道视若不见的、值得他交付信任的人,不是吗?
地中海地区的冬季虽然温和,但有时也未必不会感到寒意。
圣诞将至,罗马城内忙碌于节日圣典的准备,从教皇到士兵,都忙得不可开交,终于在圣诞节这日将盛大的庆典完美举办,彼时罗马城内圣钟阵阵,满城都回荡着庄严肃穆的钟声,许多远道而来的修士们齐聚城中,教皇盛装出席,坐在八人抬的圣座上于城内游行,一手两指弯曲竖起,一手手持权杖,向虔诚的信徒们赐福致敬。
他头顶的三重冠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沉重而华丽,象征着教宗掌握世俗与神权的共同权柄,也象征着教宗在欧罗巴大陆超然的地位,没有任何世俗君主可与之相比拟。
他是欧洲的万王之王,是基督教世界唯一的精神领袖,他的慈爱与悲悯撒遍众生,他亦是所有的信徒最尊崇、最爱戴的,唯一的凡人。
作为神学院的一名神学生,安东尼奥也穿着最正式的修士袍行走在游行队伍里,甚至因为他的相貌和身高都十分出众,堪当门面,约翰校长将他放在了队伍最前,举着高高的十字仪仗领队。
冬日的阳光有些刺眼,神学院的队伍又离教皇的队伍不算太远,于是在安东尼奥的眼里,教皇就是个不停在移动的光点,三重冠上镶嵌满满的宝石折射的光芒晃得他眼疼。
安东尼奥不由咋舌,也不知道教宗的三重冠冕究竟有多重,这么一脑袋的金银珠宝,少说也有二三十斤,这才真是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呢。
此时还在对三重冠吐槽的安东尼奥还不会想到,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他会亲自戴上这顶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威的三重冠冕,成为欧罗巴大陆与基督教世界的新主人。
并且对这顶重得吓人的三重冠真香。
庆典结束之后,教廷很贴心的为修士们都放了个小长假,让修士们好好休息一番,缓解近日紧张准备的疲倦。
安东尼奥也一如既往应约书亚之邀,来到他家中做客。
两人如平日般谈论起学术来,仆人们为他们端上了两碗热气腾腾的红酒煮水果。
安东尼奥端起碗,看着碗中的水果汤,脸上的表情有些难评,他还是吃不习惯煮热的水果,更别提里面还放了一大把各种香料了。
又是因为水中寄生虫的问题,使得这个时代的人们认为直接吃生水果对健康有害,所以人们在吃水果的时候,通常习惯了加热再吃或制成果脯。
这甚至还得到了老西医们的支持,认为水果只有加热之后才能去除凉性。
其实热红酒煮水果不算难吃,安东尼奥知道在后世也有这样的吃法,而且通常红酒里会加入一些丁香、肉桂之类的香料,闻起来芬芳扑鼻,颇有种西式药膳的感觉。
他只是受不了这里吃什么水果都爱加热吃,幸好意大利没有榴莲,否则他都不敢想榴莲放水里煮一煮再加一把香料之后该是个什么味儿。
安东尼奥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约书亚看了他一眼,温声道,“每次见你都是只吃几口,你不喜欢吃水果吗?还是厨师做的不合你口味?要在给你加些香料吗?”
算了,再放香料粉就成十三香炖水果了……安东尼奥实在是吃不习惯这种口味儿,说起来这个时代的人们用起香料来真是两个极端,平民百姓是一点香料都吃不起,平时吃饭时能放点盐巴就不错了,可有钱的贵族呢,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和炫耀财富,做菜的时候把香料往死里放。
安东尼奥有幸在梵蒂冈参加过几次盛大宴席,他只能说吃起来真的不怎么地,不管甜的咸的都要放一堆乱七八糟的香料,完全不顾及食材的特性和味觉的平衡。
论起用香料,彼时的欧洲人真得跟印度人学学,可惜这个时代的欧洲和印度的交往并不算多,中间的香料贸易又都让阿拉伯人当了二道贩子,等欧洲人真正学会正确食用香料又要到大航海时代香料大量涌入欧洲之后了。
安东尼奥说道,“其实,我还是更喜欢吃新鲜的水果,只要用放凉后的开水清洗水果,并且削掉水果表面的果皮,生水果也是可以吃的。”
约书亚讶然,又好奇问道,“可是医书上说,生水果会让人生病,那又是为什么呢?”
当然是因为寄生虫了了……安东尼奥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和约书亚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时代的人们可没有什么寄生虫的概念,他们大多认为容易感染寄生虫的生水、水果和生肉含有瘴气,人吃了以后,瘴气入体,就会患病。
“印度曾有位哲人说过,‘当智者观察一杯水,他能从水中看到有万千的微虫’。”安东尼奥说,其实这句话只不过是佛教中“佛观一钵水,万八四千虫”的意译,安东尼奥考虑了一下约书亚的接受程度,没提这位哲人是印度人眼中的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许多细小的微虫,它们有些对人体有益,有些却有害,之所以吃生食生水果会得病,就是因为微虫附着在上面,被人吃进了肚子里。只有高温才能杀死这些病虫,所以医书上提倡人们饮食清洁,食用熟食。”安东尼奥也不管约书亚信不信,反正他就是这样说了,至于证据,他是拿不出来的,他在中世纪上哪儿去弄台显微镜?
“这是你在书上读到的?”约书亚看着他,不由轻笑。
安东尼奥脸不红心不跳,气定自若看向约书亚,“不是,是我同一个印度学者交谈过。”
好吧,这回又蹦出来个印度学者,约书亚想,这回这位印度学者不知已经去往何处了,约书亚没有全信,却又很愿意相信,他知道安东尼奥很多时候不会对他说实话,他的身上,总是有许多他看不透的异常。
譬如他异于常人的聪颖智慧,譬如他言语间不经意流露出的、对这个时代的某些大众常识的陌生和惊讶,又遮掩不住的许多超越现有书籍的知识和见识。
但约书亚不在乎这些,他看得出来安东尼奥是个本心善良又勤勉坚毅的人,这就足够了,有的时候,他并不喜欢对一些事情太过较真,也不想让安东尼奥为难,所以很多时候,他会对安东尼奥的一些言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原来如此,”约书亚笑意温柔,“我相信你的话。”
安东尼奥搅了搅手边的热水果,又说,“其实,热水果里也没有必要放那么多香料,下次您可以试试只放少量的丁香、肉蔻、肉桂、蔗糖或蜂蜜,吃起来味道会更好,啊,如果在出锅前能放一两片橙子……“他顿了顿,突然想起来橙子的原产地是中国,这会儿还没有引进欧洲。”……柠檬和苹果就更好了。”
约书亚又笑,耐心说道,“好,下次我让仆人试试。”
于是,几天后,等安东尼奥再次来约书亚家中拜访时,仆人们端上来的就是洗净后的新鲜水果和一碗热气腾腾、香气诱人的热红酒煮水果了,约书亚还对他说道,“我试了你给的配方,果然比一般的做法好喝。”
那是当然,他给的配方可是后世经过了专业西餐厨师总结提炼出来的方法,这会儿中世纪的烹饪还处于较为原始简单的状态,美味的配方又被贵族王室和教会所垄断,如今的意大利还算不上后世那个举世闻名的美食之国。
不过,相比起同时代物资匮乏、气候寒冷又远离中亚贸易航道的西欧,意大利人吃得确实要比西欧人好得多。
安东尼奥又专门问他要了一小碗无糖酸奶,将水果切块倒进去,加了些蜂蜜,又问厨房要了些烘干的麦片,舀了一勺送到约书亚嘴边,“你再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