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年幼时,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一块旧门板、一条小板凳、一支短铅笔,构成了我童年的美好画面。在她的教导下,我顺利进入小学,并备受老师称赞。那时,母亲就是我的上帝,我对她言听计从。
她说晚上有红毛野人出没,我便不敢夜归;她说河里有小獭怪兽,我便不敢戏水;她说不吃饭就不能长高,我便狼吞虎咽;她说不念书就跳不出农门,我便倾心学习。甚至当她告诉我我是树丫里结的瓜时,我也深信不疑。母亲的眼睛里充满了慈爱,那是我温暖的港湾。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母亲的呵护产生怀疑和厌倦。在这个试图飞翔却又陷入困惑的年纪,我与母亲的心灵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她总是直接指出我的不足,却不给我实际的帮助,甚至全盘否定我的辉煌历史。我觉得她离我越来越远,全然不顾我内心的变化与烦恼。在这种氛围下,我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感情。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不再向她倾诉,因为得到的永远是那句生硬的“自己解决”。
我曾委屈地在她面前哭诉,但她却要求我变得圆滑一点,不要太直率。我想大声抗议:为什么要改变自己?顺其自然不行吗?然而,我没有勇气表达,只是默默地唱着:“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作我的茧。”
我知道,是我长大了,阅历逐渐丰富了。难道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只能通过单纯和懵懂才能解读吗?
看山是水,看水是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怀念那份原始的朴素。当心灵的空间被楼宇隔绝,我才意识到母爱的珍贵。记得有一年开学的第三天,因为没钱交学费,我被围困在家里。我默默地躺在床上,抽泣着,赌气两餐饭都没吃。
“月月,妈妈知道你心里难受,知道你心里委屈,但我们真的已经尽力了。家里能变钱的都变钱了,实在凑不齐一千块钱了。你爸还是为你去东挪西借去了……月月,你起来呀,总该吃点东西吧,别跟妈妈过不去,跟自己过不去,起来吃点东西,好不好?”母亲近乎哀求的哽咽声在我耳边颤抖。模糊的眼泪终究无法抵挡深深凝望的视线,于是一阵会心的相拥而泣后,母亲从厨房拿来了两个便宜的面包。
我感到自己的卑微和龌龊,无颜面对母亲的宽容和迁就。这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摆在我的人性面前。母亲轻声细语地让我跨越,而我却败给了自己的固执。母亲有一个活得猥琐却暴力宽宏的丈夫,她有一段不堪回的凄凉往事。她希望女儿不要重蹈她无所作为的覆辙,她希望女儿能勇往直前,积极进取。而我却不断地做出让她伤心的事情,触碰她内心的伤口。
我常常向朋友诉说母亲的不是,而母亲却从不指责儿女的过错。她只会将伤口掩盖,藏入内心深处,等待时间的疗愈。古人曾感怀“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告诉自己不要在未来因未能及时报答恩情而悔恨。迷茫让我读懂了珍惜,明白了感恩是健全人格的体现。
尽管如此,我仍然有一部分魂灵被阻隔在那道宽宽的门槛之外,无论如何也跨越不过去。只有留待日后,等我更加成熟,再来思考成熟与幼稚、亵渎与无知之间的距离。
我常常嫉妒窗外的云,它们想哭就哭。而我,即使有再多的泪水,也只能默默地咽下去。然而,我知道,我拥有一份毫无保留的爱,有一个伟大的名字——母亲。我会坚定地走下去,为了这份深情,为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