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是谁?何刘氏外婆,还是那个女孩?
安然也是一种境界,此岸的心安,还是彼岸的安祥?
愿外婆的灵魂安息,愿那个女孩的灵魂心安!
五月与安然邂逅,真诚与信任的探讨或有不同见解,五月已安然。
这是《五月与安然》这首歌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
以下是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一些歌词的创作灵感来源。
我写的那个女孩Phoebe(麦田里的守望者,女主,Phoebe,明亮的,纯净的,月亮女神)有家族精神疾病遗传史。
她是学医学外语的,在美国读的硕士,在她身上是否有精神性疾病尚不清楚。
后来的隔空微信交流,感觉她可能有点“歇斯底里症状”。
她比我小2岁,是有感觉她倔强甚至是偏执,只在湖南常德有一面之缘,未有实际接触。
回眸一笑写的是常德情景,她的笑容是纯净的,有魔力的。
她和外婆的故事,主要是从她的英文回忆录中得知,以及通过与她微信的隔空交流。
外婆的故事令人尊敬,她的故事令人心疼。
何刘氏外婆是童养媳,夫家怕她逃走,被从小强迫裹脚。
外公,也就是她男人,有肺结核,她曾按民间秘方割下自已的肉,为她男人续命。
后丈夫不久后还是死去。
三十五岁守寡,没有生活来源,包括在大饥荒的年代,吃草吃花,硬是把三个小孩拉扯成人。
这个小脚女人有智慧,将爱无限放大。
蛮巧的,我与外婆居然是本家,都姓刘。
陕西渭南段渭河,外婆经常带那个女孩沿渭河边到那个教堂空地,那是她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因为小脚不能走远路,那段不长的石头路程对外婆来讲不好走,故用“敲打”二字。
泪痕有她受苦受难的见证,夫家怕她逃走才裹脚之,那是一个多么痛的过程,是带血泪的。
可是外婆以德抱怨,外婆的心是纯净的,如水,一点一滴,用爱温暖别人。
——这是主歌A段第一部分的背景故事。
那个女孩的父母很忙,她生病了,没人管,被锁在家里,很孤独。
后来外婆来了,照顾她,她很依恋外婆,包括臆想的外婆身上特殊的气味。
她没有安全感,她经常自言自语。
这是我看她的英文回忆,看到的一种心态,病态。
——这是主歌A段第二部分的背景故事。
青城牧歌在成都青城山,安然在成都某某大学的期刊社(某某版)工作。
外婆2017年过世,98岁高龄,有福报之人。
她依然迷恋外婆的气味,那个时候她经常往外婆怀里钻,或因缺乏安全感,她的童年缺少爱的关怀。
感觉她是一个缺爱的人。
那个女孩的中文名字,就叫她安然吧,相识在五月。
仔仔细细回想5月初初见面的点点滴滴,除了回眸浅浅一笑,这是她的心性使然,还有难忘的就是眼神,5月尚在春天里。
想到这些,就觉得不能没有了眼神,更是想留下“春天”这个相遇的时间节点,是故将其替了蝴蝶与花的眷恋,这样更含蓄矜持些,也更适合她的心性。
那个女孩说的生日8月12日正值半夏,“半夏生”是我比较满意的,她的生日正值夏天的一半,半夏,而半字亦可解读为“伴”。
是故,半夏生既是夏半出生,亦藏了我的小心思,在成都的青城山青城牧歌伴她“夏半庆生”。
哪怕只是在诗里暗恋,也是极好的,这样或许潜藏了情意,也是含蓄矜持了。
——这是主歌B段的背景故事和用词灵感所在。
最早这一段是要作为高潮部分,以副歌的形式,将我与安然女孩的邂逅的美好唱出来,并在这种美好的状态下结束这首歌。
但美好后来“风云突变”,我受到了伤害。
痛苦之余,对相遇事件进而对我们的生命进行了反思。
这种生命感悟上升至哲学思考的层面,让这首歌曲的作品层次有了升华,有了生命的意义,这样的思考更适合作为副歌部分。
故决定将这一段作为主歌的背景故事的情感递进部分,唱出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的强烈情感。
而到了副歌部分,则通过间奏戏剧性的转折和曲调、节奏的变化,将爱情变悲情的不甘呐喊出来。
痛定思痛之后,平复心情,感悟爱情,感悟生命,求得心安,便已安然。
在副歌部分增加了几个升4的音,也是想来体现这种转折的心绪。
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的转折部分,接下来我们继续说与那个女孩的故事。
后来她把我的微信删了,可能是因为我以为与她比较熟悉了,有点自以为是“哀其不幸努其不争”、直接质问她的生命有何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