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林静对林二山不由侧目,房地产的黄金年代还没有开始,至少在齐市还没有开始,林二山就已经想到拿地盖楼,不能不说有时代的眼光。
这两个厂子林静都有印象,厂子本身还真没什么价值,这年代的生产效率虽然不够,但质量还是有保障。
偏偏这两个厂子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是好,但成本高没销路,大量的货物积压,工厂里的人根本拿不到工资。
倒闭得早事闹得大。
下岗已经开始,但还没到下岗潮。
捧着铁饭碗失业有几个人接受得了?
更何况厂里不少人工作岗位就是花钱买来的,有的人到手的工资还没有送出去的红包多,简直就亏大了。
被有心人一搅和,一群人跑到市委办门口去静坐抗议。
九零年代就静坐抗议的架势谁见过?瞬间齐市的老百姓们就都知道了。
上头的人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只能压着承包的人接收全部的工人,结果就是多了两个跳楼的私营老板,又闹大了一把。
最后所有的工人只能下岗。
拿不拿?林静有点纠结。
九十万就能拿下两个这么大厂子的事情以后三十年都不可能再有了。
就算厂子一文不值,那地皮也值不少钱。
“静静姐,我们选哪个?”林二山问道。
林静想想也是自己贪心了,当年闹得轰动是两个厂子的人联合去静坐,她若只拿下一个厂,就算去静坐也没那么多伴。
仔细比对了两个厂子的基本情况,林静道:“就选毛巾厂吧。”
“为什么?”林云不解,“我们不是准备做服装生意吗?服装厂有现成的缝纫机和工人不是更方便吗?”
林静摇头,耐心的解释,“东区服装厂那些缝纫机早就该被淘汰了,一点实际价值都没有,反而是花钱买负累。”
“我考虑这两个厂子不是它们有机器和工人,而是他们有临街的房子,只要稍微改建一下就能有一排的门面。”
“至于工人是要那么一点,我进货的衣服主要是有瑕疵的衣服,全部都是成衣,要修补的地方不多,请不了那么多工人,还不如选毛巾厂,工人更少,安置起来更加方便。”
要就不做,做就不怕。
想做风口的猪,就要有站在风口的勇气。
“更何况毛巾厂离我们家更近,可以走路上班。”
林云……近也是理由?
多少人想要工作轻松离家近?就算有专车司机接送,也没得走路上班简便。
更何况离自己家近,就是离火车站近,这可是巨大的优势。
今年林静爽快的增加了香满楼的泡菜供应,提供了几道自己后世学会的菜肴,还对酒楼经营提出几点建议,庞向东都恨不能叫“静静姐长”“静静姐短”了。
静静姐想要收购毛巾厂,他自然是要出力的,很快就将相关人员约成了一桌饭局。
只是秦子川他见过,她居然还带了位外国人来。
“静静姐,这位是?”庞向东有点犹豫,吃不准是谁要收购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