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五户,走廊最里面的铁闸被拉开,一位白发斑斑的老人站在门口,看到他们后中气十足地朝两人招手。
“我就说你们是这个时间下班,蒸鱼时间刚好。”
杨则惟熟络地换鞋进屋,弯腰从鞋柜里拿了一双新鞋给陶年。
陶年换上鞋之后观察这间不到六十平的小屋,白绿相印花纹地砖,家具不多,实木圆饭台,双人沙发铺上了碎花布,头上白色风扇发着旋转的摩擦声。
杨则惟将水果放在台面,关师傅关上门,才开了客厅里的空调。
“老关啊,鱼到时间啦,你快点过来淋油。”
关师傅不顾客人,着急忙慌地进厨房。
老太太从厨房出来,两□□身份。
“是不是年仔啊,你个胃好点了没。”关老太走到陶年身前关心道,“你们这些后生仔,食饭不准时,忙到少食一餐就一餐,饮多多汤都不够补啊。”
陶年在这句话里得出这里是什么地方,杨则惟家里粤菜老师傅的家,他每个夜晚收到晚餐的出发点。
“多谢关太太的关心,身体已经好了很多。”
八年前杨则惟在首都就经常说他家里的关师傅做的菜有多好吃,有机会到港一定要带他回家。
他们到港直奔游轮,将这件事抛之脑后,之后杨则惟已经没了这个机会。
时隔八年,陶年没想过自己已经尝过多次老师傅的手艺。
餐桌已经摆上了几道经典菜式,酱油鸡,苦瓜炒牛肉,海参芡实瑶柱南瓜羹,蒜蓉粉丝蒸带子,还有一盅盖得严严实实的汤。
最后关师傅将蒸鱼拿出来,上齐菜。
四人落座,陶年依然坐在杨则惟旁边。
关老太打开炖盅,一股淡淡的中药味飘过来。
“石斛西洋参麦冬煲猪骨,护肝益脾,你们经常熬夜,多喝几碗。”
饭菜不是必要,汤多喝几碗才是必要。
饭前一碗汤,饭后又一碗。
还没开始动筷,陶年已经喝下一大碗汤,一肚子汤。
两位老人忙着投喂,陶年不好意思开口拒绝,还是杨则惟说:“我们两个不怕丑,喜欢吃什么就夹什么,你别顾着我俩,关师傅还没有喝汤。”
关老太瞬间被转移目标,督促自家老头子喝汤。
关师傅乐呵呵地说:“阿惟中午才和我说带人过来食饭,时间太赶,我都没怎么准备。”
陶年闻言抬头,中午刚好是杨则惟打电话和他说方案有问题的时候。
他不知道杨则惟打给关师傅让他准备食材的时候是他答应来之前还是之后。
他猜是之前,杨则惟非常了解他,公私分明,不会拒绝公事邀约。
关师傅在杨家老宅待了差不多半辈子,对杨家每个人的口味了如指掌,也清楚杨家错综复杂的关系。
近几年二房作势,家里上上下下都是她做主,他这个厨房一把手难得有好些得闲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