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缺的,还是人!”
“流民不是很多吗?”
“流民召集这事儿,小打小闹一下,还行,要是一下子聚集十几万跑到北地……就算皇帝相信我,朝臣肯定会把他老人家的脑仁吵混……
毕竟这事儿太敏感了……”
“大同府那边本地人多吗?”
“农户没多少,大量的军户……都是些屯田卫所,原来那地儿本就是个战场……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我!”张镇想到了一个主意……
屯田卫所的军户,其实也都是一家一户的百姓,只不过是军籍,他们有战争的时候打仗,没战争的时候种田、训练,受军官们的盘剥十分严重,那些千户、百户什么的,就像趴在身上的蚂蟥,一点点咂干了他们的血;有时候朝廷看到边军疲敝,弄点物资钱粮拨下去,连一粒米、一个线头都落不到普通军户手里……
活生生搞得大明边军不堪一击,鞑靼人纵掠过来,他们经常来不及反应……而即便是遇上有本事的将领,最多也只能砍死个位数的鞑靼人,自己伤亡惨重……
张镇觉得,这事儿可以跟皇帝商量商量啊……
反正屯田不就是为了产出口粮,给朝廷减少粮草压力嘛……
他们可以一边屯田、一边训练,为什么就不能一边打工、一边训练呢?而且他们的家属,虽说是些老弱妇孺,将来真正要用来做工的,妇女也能顶半边天啊……
反正,边患现在已经基本消除,大同甚至北方很大一部分卫所,马上就要失去作用了,自己这一去,正好就地消化,也能给朝廷解决个大麻烦……
毕竟那么多的军户,都是一张张嘴,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什么的,朝廷每年要耗费大量的钱粮给养……
张镇想了一夜,翌日就找到父亲张懋,提出了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张懋的五军都督府现在也正在面临这个问题,和儿子一拍即合,老爷子迅联系了一批武勋,上了一个奏章,提出原来的边境现在已经变成大明复地,亟待解决卫所冗余问题……
张镇随后上了奏章,给出了解决办法……
涉及到军队,弘治皇帝不敢马虎,专门在一个早朝上,跟众大臣商议了一上午……
重文轻武的弊端在这个时候暴露无遗,朝堂上那些满脑子仁义道德的老少书生们,鸡一嘴鸭一嘴,根本就定不下个调子……
最后,内阁的刘健、谢迁、李东阳,兵部的马文升等,给出了保守建议……
可以先用一部分卫所,试着进行……留下一部分,以防万一……
弘治帝准了……
这个以防万一,还是有些意味深长的……以防的万一,是什么?是谁?
大家心照不宣……虽然这事儿,明确了太子要去参与锻炼的,也算是真正的皇差……可很难保山高皇帝远的,有些人生出异心……有些人自然就是张镇了……
张镇的能力,现在皇帝和满朝文武已经十分清楚了,尤其骇人的没良心炮和震天雷出自他手,人人心中都充满忌惮……
张镇充分挥了前世学来的定价指挥,有个东西要卖,成本十元,标价最起码就要一百,这样讲价的即便是腰斩,也可得四倍利润……
张震的预期,是三成军户……这样一来,皇帝直接给了五成……
人手不足这事儿,基本上解决了,差的那一点儿,稍微替朝廷解决一下每年大灾地区的流民问题,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