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行下雨也要打回來,」大伯蘇義忠道,「堆在家裡晾。」
事實證明求神拜佛沒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若是有個天氣預報,也不至於出現這種狀況。
雨稀稀拉拉落了七天,除去發霉、生芽的,今年稻穀減半。
蘇希錦家因收過一批稻穀,這次損失自然是最小的。
蘇母發動全家去田裡揀稻穗,林氏和蘇義孝也去了。
蘇希錦坐在課堂,聽夫子講韻律。
毛筆字還未尚可,蘇希錦又有了的難題。
陳國科舉考詩賦、經義,論、策。
詩賦顧名思義就是吟詩作對,有點像現代語文考試里的填空題,不同的是需要吟詩作對。
經義則是篇短文,跟現代的閱讀理解差不多。
論有點像議論文,通常是考一個典故,和評論歷史人物。
策與現代公務員考試類似,通常考時務,詢問考生的觀點和對策。
蘇希錦總結了一下,只要博覽群書,多寫多練,就可以。
或許是經過國考,亦或者是做了三年古人,蘇希錦並不覺得古代考試比現代難。
現代考試涉及教科書少,但考得深。而科舉考試涉及的書本多,但只要背誦和理解就行。
現代人覺得古人考試難,是因為不了解文言文和科舉教材。
可如果你讓全國所有學生從小就學那些書,也能寫出優美文章。不止如此,第二天教育機構馬上出版:《答題一百篇》《策論答題技巧一百種》。
所以科舉考試到底難不難?難,難的不是題,是競爭對手。
陳國每三年有十幾萬人報考,進士只錄取三百人,其中一百還是同進士。
蘇希錦梳理了一下自己的考試薄弱點。
經義、論、策是她的拿手好戲,詩賦就成了難題。
除了腦海里唐宋三百等經典名句,她自己是不會作詩的。
「聲律」「韻律」「音律」,她個個認識,個個不會。
若是即興作詩,她總不能說:「門口游過一群鴨,一隻兩隻三隻?」
「難啊,」蘇希錦趴在桌子上嘆息。
「噗,」韓韞玉笑了。
周綏靖等人幸災樂禍。
紀夫子掃了眾人一眼,道:「這兩天陰雨綿綿,你們且用』雨』字,來做一詩。」
「我先來,」有人站起身道,「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好,」紀夫子目露讚賞。
安青山:「雨打窗戶簾,悅耳如黃鶯。」
顧桉遠:「雨……陰雨擾人夢,早晨起不來。」
除了第一人,剩下的只能說湊字數,什麼都不是。
紀夫子掃望一周,「小郡王,你也來一個。」
周綏靖站起身,「咳,昨夜雨聲煩,上床難入眠。」
什麼亂七八糟的,紀夫子頓了一下,覺得還是選擇鼓勵:「……直抒胸臆,甚好。」
蘇希錦眼睛一亮,如果是這樣的,那她也會,「夜雨雖然煩,鳥聲卻很贊。」
「哈哈哈哈。」
眾人大笑,原來自己不是最差的。
紀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