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时间中,他们越是与白起相处,便越是对白起的军事能力感到叹服。
他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与白起这样的天才将领的差距,他们明白,自己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白起这样的高度。如果他们不是秦公所倚重的将领,他们恐怕连接受白起指导的资格都没有。毕竟,在白起的军中,像他们这样的将领太多太多。
不过,他们没有灰心。天下间虽然有如白起一般耀眼的将星,可终究是普通人更多。
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升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如此,才算是没有辜负秦公对他们的倚重和信任。
往后,若是有更有能耐的将才来秦国投奔秦公,他们甘愿主动让贤。
正因为他们怀着这种心态,即使他们天资一般,白起也愿意将自己的用兵之道和作战思路掰碎了讲给他们听。
随后,当这两名将领发现新来的王贲与蒙恬两个后辈也比他们厉害的时候,他们也愿意不顾自己前辈的身份,虚心向两名后辈讨教。
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除了辈分比你们高之外,无论是用兵的能力,还是与他国交战的经验都不如你们。能有你们这样优秀的后辈,是我们的幸运。”
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几人相处得颇为融洽。
平日里,这几名将领在白起的手下,跟着普通士兵们一起接受训练。
等到日常训练结束了,他们会与白起一起去校场加训,随后便是探讨用兵之道的时间。
白起在听说秦王政已经灭了韩国和赵国,将燕国打得半残,正在为灭魏做准备时,他对此事十分重视。
他向王贲和蒙恬详细打探了当时秦、魏二国的局势以及兵力部署情况,随后便在沙盘上拨弄了起来,模拟秦魏对峙的状况。
随后,白起便对王贲和蒙恬道:“这场仗不好打。”
“魏国国力已然衰落,可到底还有几分底子在。再者,大梁城有着极高的防御能力,你们若是想要强攻下这座城池,怕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这还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灭的灭,残的残,无力襄助魏国的情况下。
如果魏国还有其他援军,局势将变得更加莫测。
白起看向了嬴渠梁朝的两位前辈:“若是你们负责率军攻魏,你们会采用什么方式来对付魏国?”
显然,他是打算将秦王政一朝的“灭六国”之战拿来作为最近的教学项目了。
两位前辈知道,这算是白起对他们的一种考验。
他们又向王贲和蒙恬打探了一些消息,思忖了片刻,而后道:“我们会采取增兵的方式。秦王政命王贲和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魏国,这二十万大军并不是秦国全部的兵力。若能再增派二十万大军,我们便有把握直接围住大梁城,切断大梁城的供给。如此一来,等到大梁城中的国君和将士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大梁城便会不攻自破。”
这两名将领的打法稳扎稳打,但中规中矩。
按照他们的打法,秦国固然能赢,可最后要消耗多少粮食就不清楚了。与其说,这是在拼秦魏二国的军事实力,不如说,这是在拼秦魏二国的国力。
成倍的士兵聚集在大梁城,与魏兵打消耗战,势必会消耗秦国的国力,并延缓秦国攻灭楚国、燕国和齐国的步伐。
但凡有选择的余地,秦王政都不会同意这么做。
白起这般想着,没有立刻对这二人的打法做出点评。
只见他转向了一旁的王贲和蒙恬:“若你们率领二十万大军,久攻大梁城不下,你们又会选择怎么做?”
蒙恬想了想,道:“一直与魏国僵持着,总不是个事儿!我会试着率领一支精兵,借着大军的掩护趁乱突围,杀进大梁城中,活捉魏王假。只要魏王假降了,魏兵自然也就失去了与我秦军抗争之力!魏国如今将才凋敝,我有六成把握能将此事办成!”
诚然,这么做风险极高,可收益也极大。一旦成功,秦军便不需再与魏军继续虚耗下去。
王贲则盯着沙盘看了好半晌,开口道:“大梁城距离黄河极近,若是实在没有更好的方法,我会选择引黄河之水灌溉大梁。”
蒙恬的办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能不冒险,自然还是不冒险的好。
既然大梁城的地理位置对他们来说可以利用,他们有什么道理不这么做呢?
说完这番话,王贲便用崇拜的目光看向白起:“我的这个法子,还是跟武安君学来的。”
当初白起在攻打楚国时,也是采用水攻的法子,拿下了鄢城。
鄢城是楚国都城郢的屏障,失去了这道屏障,楚国便无力再对抗白起的大军。面对来势汹汹的白起大军,最终,楚顷襄王只得选择仓皇出逃,并将都城迁往了别处。
白起见王贲用崇敬的语气提起了自己先前的战绩,不由哑然失笑。
没有人能够讨厌一个对自己尊崇有加的人,白起自然也不例外。
王贲等人这般崇拜他,白起自然也对他们心存好感。
“不过,水攻之法定会导致大梁城内死伤无数。日后,魏国将被纳入我大秦的管辖范围中,这种方式,能不用,还是尽量不用。”王贲随即又道。
如果这是普通的攻城战,他才不会去考虑这些。可这是灭国战,现在他们打得魏国有多惨,在接手魏国之后,就要收拾多少烂摊子。王贲自然希望尽可能以更小的代价拿下大梁城,同时也拿下魏国。
白起一贯的作风是打歼灭战,即在战争中尽可能消耗掉对手的国力以及兵力。正因如此,他会毫不犹豫地用各种狠辣的手段歼灭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