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PU小说网>科举考试场景 > 第69章(第1页)

第69章(第1页)

“我裴陡行是朽木,但知长幼尊卑——既有影弄,泰山一身作科场主司,二供职大唐身居高位,三是我裴陡行所事翁丈,怎么排,都得是泰山先走!”

听闻,窦尧猛一侧身,挥袖拍在裴陡行脸上,后者不躲,但听噼啪两响,不见红印,却比桩木还疼:

“你以为我是让你走这影弄逃命么?!我是要你拿着你裴延龄之子的身份,出去通报你父亲,赶紧上达天听汇报今上,好求应对之策!你既知我一为科场主司二为大唐的朝廷命官,就该知道我窦尧不可能舍了这科场离去!我乃唐廷钦定的正三品官员,死也得跟这科场死在一起!什么长幼什么尊卑,生死关头民族大义跟前,就是我们留,你们走!”

这一句话说得声威赫赫好生威武,与先前的窦尧简直判若两人——前一剎那还在为一个宰相使职勾心斗角苦口争舌,一霎眼,已变作另一副模样:背脊坚挺气质拔卓,恍如平地上一颗斜而刚毅的沥石,孤身面对百丈倾泄而下的乱瀑,身上紫服金玉带经了冲刷更显光彩烨烨,尤其一对利眼,在那急流中乍睁开来,炯炯像鹰隼振翅而去。

江两鬓李蓬蒿犹在愣神,传译器那头熊浣纱已率先问道:“怎么回事,他们在说什么?”

“影弄。”李蓬蒿喃喃应答,“这礼部贡院修有一条影弄,当初把它修来,一为防火,二为加密运送考卷,三为紧急事态发生,可以避过耳目迅速向朝廷请示。现今科场出了这么大的事,窦尧肯定是要让人从影弄出去,进宫城去找人求救。”

熊浣纱:“也就是说,在被挟持之前,五百多名举子还有从这影弄逃命的机会。”

江两鬓却断然否决:“人太多了,肯定走不了,darpa布防严,除了我们这里,考场那边已经被他们全部掌控,一旦偷跑被发现,可能当场杀戮——走一两个还过得去,要想让所有人都走这条路,绝无可能。”

果然,他们这边议声刚下,那边便听窦尧长叹一口气,对裴陡行道:“走的时候,去那中堂问问,那边不是还有八个人么,监察御史,权德舆的儿子也在那儿——哦,还有你弭二人,也走,能走都一块走。”

说着,他的眼睛正向江和李看来,“告诉他们实情,说这贡院已经被吐蕃人包围了,现在有这个机会,想活命的就赶紧离开——五百多个人没法全挖出去,现在能活多少,就活多少罢。”

这番话说得平缓,但其中已有悲烈的意味,当下叫人听了,不仅江两鬓李蓬蒿黯然,裴陡行也是死跪在那里,半点不肯动作。

窦尧见情状如此,登时生怒,倾身又一发喝:“还不快去!当这半个时辰很长么!”猛地一转头,对着江李二人连连拂袖:“走走走!都给我走!”

声未歇,已听门关处哐啷一响,有人破门而入,未及稳定已将声喉传到:“窦主司,公身作朝廷命官不能弃逃,我们大唐后进士子更没有畏缩的道理!”

定睛看,竟是卢肝照与晏梓人。说话的是前者,雄赳赳气昂昂,好似身下已经骑着烈马,略一蓄势就要平川而去;后者则相反,惊慌失控手足无措,显然没料到卢肝照会这样突然闯入,一时之间失掉样态,不知如何作应。

他二人早先在中堂最先将卷子答毕,卢肝照要如厕,晏梓人便陪着出来,折返途中,恰经过这西南偏屋,隔着门板察觉到里头的动静,于是就此驻足下来贴耳窃听,从一开始窦尧搜出木质水纹告身,到现今决定从影弄放人逃命,一整个起因经过都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这厢窦尧怒气发喝,卢肝照才禁忍不住现身,起念到行事只在仓促之间,全没和一旁陪同窃听的晏梓人商量,将将打了个措手不及。

见他二人进来,窦尧满脸错愕,未及说话,卢肝照已抢先一步道:“窦主司,我要留下来,一同解救科场同进!”

窦尧还没话应,江两鬓已代其说道:“怎么解救?吐蕃人乔装成金吾卫,现在整个科场都是他们的人,半个时辰后就会开始‘帖经’考试,隔半炷香杀一次人,我们自己人手就这么多,怎么解救?”

卢肝照凛目看向他道:“刚刚那弩手说,隔半炷香就杀一次人,是什么情况下杀人?”

“题目答错。”

“对,那不答错不就行了?”

语出,众人皆惊。江两鬓与李蓬蒿交过眼神,裴陡行放声叱道:“哪来的田舍汉,知道‘帖经’是何意味么?!不答错,谈何可能!”

前文提过,唐时进士科“帖经”考试,就是对经义原文的填空默写:“

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

”也就是说,把经书左右两边遮住,只开中间一列,再用纸遮盖部分文字,考生根据前后经文补充句子,将所缺的部分填上即可。

帖经考题出自唐时官方经书,按字数分大中小三类,大经有《礼记》、《左氏春秋》,中经有《毛诗》、《周礼》、《仪礼》,小经有《周易》、《尚书》、《公羊春秋》、《谷梁春秋》。“

通二经者,一大一小,若两中经。通三经者,大、小、中各一。通五经者,大经并通。

”有时《孝经》、《论语》、《老子》这三本书也得兼修。

进士科的“帖经”,要求“

帖大经十帖,取通四已上,然后准例试杂文及策,考通与及第

”,就是从《礼记》、《左氏春秋》各取十道,每部经书只要答出其中四道,就准许通过,可参加下一门“试策”。听起来简单,但因为应考日盛,考官为了选拔人才,往往绞尽脑汁出一些孤章绝句,且当时整个社会重诗赋轻经义,文人多将经书挂壁不闻,一到考试,就想写个“赎帖诗”蒙混过关。因此“帖经”的刷人几率还是极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