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刚签完,丁一就明显感受到了方丞态度的变化。之前还是我们、你们的区分,现在已经变为了咱们。
“丁一啊,下次咱们一起去看池老师,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以后业务的发展,还得仰仗他呀。”
“这是一定的,毕竟也是池教授把您介绍给了我。下次您去临城,提前和我说,我们一起过去。”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丁一他们就走了,隔天下午江渝还要会见一个当事人。早点回去可以做些准备。
回去的车上,丁一突然和江渝说了句:“我有个案子下周要开庭了。”
“什么案子?”
江渝和余姜都很惊讶,丁一的案子要开庭了,她的律师朋友才刚刚知道。
“我是自诉的,告的是严晖。”
“哦,那件事呀。”余姜听后,大概知道丁一起诉的是什么了。
江渝却一脸茫然:“严晖是谁?怎么余姜也认识。”
余姜不知道怎么和江渝解释当时发生的那件事。丁一反而不怎么在乎:“之前智融的商务总监,在公司群里骂我认干爹。我离职之后选择了自诉,告他侮辱、诽谤。因为过了个春节,所以现在才开庭。”
江渝一脸欣慰地回过头来看着丁一:“不愧是我的朋友,知道拿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丁一也只是笑笑,望向了窗外。
当时的自己,可没有现在这么坦然。是陈烨和她说了一句话,让她渐渐地放下了心里的不适。
“一个人的品质,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变坏。”
现在想想,从那时候起,陈烨就一直在陪着她。如果说她是一只警惕的刺猬,那陈烨,就是一头温柔的棕熊吧。
因为皮毛够厚,所以一点都不介意她的利刺。
丁一现在主要的精力,在自己公司的业务上。虽然已经注册完成,但业务的进展一直都很缓慢。
最开始丁一是打算开发一个线上预约小程序,但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发小程序也是一笔投入,所以丁一决定先选用微信群的方式,用社群的打法来推广业务。
她把自己的目标用户瞄准了周边的小区,发传单、扫码送礼物、拉人进群送礼物等等,但效果都不佳。
两周下来,群里的人只有十多个。不管丁一往里面发什么内容,大家都反响平平。只有发红包的时候,才会有人出现。
当持续性地投入一件事情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人总会不由自主地焦虑。丁一这时也是一样,哪怕大家不愿意把旧衣服交给她回收,有一些小的回复,她都很满足了。但现在她的消息都如同石沉大海,陌生人之间建立初步的信任,果然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她没打算放弃,但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出路。一天晚上她去临大逛校园的时候,偶然经过了学生的宿舍楼。楼下的垃圾桶旁,堆了高高的一摞书。
“果然到了毕业季,就到了大家随便扔书的时节。”
丁一边嘀咕边往前走,但走了两步就想到了什么,退回去看着那垛书。她回忆自己毕业的时候,好像也是像这样随便把书和衣服放在垃圾桶旁的。
书,还有衣服!
每年大学生毕业后,书和衣服包括棉被这类物品,经常会有学生不带走。书有时还会有人上门回收,衣服可能就随便堆在一个地方了。她也许可以从大学生这里找条出路。
想到这里,丁一立刻回了家,想了几个方案。
比如通过贴吧建立社群,进行社群裂变;或者在楼栋下进行推广,直接让学生扫码入群;也可以找学生兼职,让他们在自己同学之间扩散。
还有一个方案,需要麻烦池弘光帮忙牵线。以环境学院的名义,组织“旧衣回收”活动,借助学校的力量,最大化地扩大宣传效果。目前看来,这最后一个方案,是预期效果最好的。
丁一粗略地想了一下方案中的几个关键点,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她打算明天去一趟池弘光家里。
在和池弘光说之前,丁一迟疑了一下,选择先去找一下陈烨。
“最近有空吗?要不要一起去看一下池老师?”
内容已经打好了,但还没发出去。丁一咬着手指头,盘算着这样发到底合不合适。纠结来纠结去,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最后干脆眼一闭,心一横,发了出去。
之后就一直焦急地等着回复。
“周六晚上怎么样?”
看了一眼时间,恰好那晚自己要去看livehoe,是自己喜欢了很久的一位小众歌手,这两年人气有所上涨,也开始开自己的巡演。好不容易有了临城的场次,丁一不想错过。
“周六下午可以吗?我晚上要去看一个演出,如果错过了可能又得等几年了[对手指]”
陈烨看到丁一的消息后,没有立刻回复。转头下载了一个演出购票app,尝试着输入了“谈宽”两个字,果然他周六在临城有演出。看了一眼,还有余票。
陈烨切回了微信界面:“你要看的是谈宽的演出吗?”
“你也知道谈宽?!”
丁一第一次在生活中遇到一个和她一样,知道谈宽的人。
“嗯。”陈烨在音乐软件中输入谈宽两个字,开始循环播放他的歌,“之前听过几首。”
那几首,都还是从丁一朋友圈捞来的。
“你买的是什么类型的票?”陈烨继续追问道。
丁一没有丝毫的怀疑,老实地回复着:“票。”
下一秒,陈烨就立刻买了一张票,然后截图给了丁一:“好巧,我也买的。”